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孩子饮食与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可对于很多人来说,“隐性饥饿”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吃饱≈吃好了,但其实,全球已有超20亿人处于“隐性饥饿”,其中,中国是世界受“隐性饥饿”问题严重挑战的国家之一,每5个人中就至少有1个人可能处在“隐性饥饿”状态,“隐性饥饿”正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首先,让我们明确“隐性饥饿”的概念。与一般对饥饿的理解不同,“隐性饥饿”并非指明显的饥饿感,而是指人体缺乏某一类或多类重要营养素,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的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例如,长期缺乏钙可能对骨骼发育造成阻碍,而维生素D的不足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营养素的补充尤为重要。而儿童群体中,“隐性饥饿”大都是因为过度依赖快餐、零食,或者只摄入单一食物,如挑食、偏食、把零食当正餐等等,这样的饮食习惯虽然可能不会立即引起不良反应,但却会潜移默化地损害孩子的健康。因此,家长们应警惕“隐性饥饿”可能带来的潜在健康问题。

而预防或解决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隐性饥饿”问题,关键就在于膳食平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一天的膳食中最好能达到12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豆制品、坚果等。通过摄入多样性的食物,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避免“隐性饥饿”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些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防范“隐性饥饿”的有效途径。

首先,规律进餐是非常重要的,避免过度依赖快餐和零食,做到三餐合理搭配,适当增加谷类食物的摄入。其次,尽量减少在外就餐的频率,因为外部食物通常难以做到搭配均衡。家长们可以在家通过合理搭配各类食材,确保孩子摄入各种所需的营养成分。除此之外,在烹饪时,也要尽可能地少采用油炸的形式,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等,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了解“隐性饥饿”,有效预防“隐性饥饿”的发生,这不仅是为孩子的“吃好”负责,也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家长们,勿让“隐性饥饿”悄悄偷走孩子的智力和身高!(张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