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生育更多的子女会造成多子女家庭中教育投资的稀释,不利于多子女家庭中儿童的学业成绩、升学机会、教育期望和教育获得,并会影响儿童的长期成长。对此,在实施生育支持政策时,需要重视完善教育政策,积极增加公共部门和社会部门的儿童教育投资。

家庭生育和家庭教育投资

存在内在关联

家庭生育子女的数量与质量具有某种替代关系,这一现象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的研究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孩子质量对孩子数量的替代,其积极后果是,随着生育水平下降,对儿童的家庭教育投资相应提高,带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在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教育人力资本积累使国家发展得以形成增长着的“人力资本红利”,为低生育率背景下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积极动力。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三孩生育政策相继实施,不少家庭开始生育二孩和三孩。家庭中子女数量的增长是否会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以及会通过什么方式影响子女的教育发展,引起我们的研究兴趣。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儿童的教育影响其在生命历程中的长期成长,那么生育对儿童教育投资的影响是否会对社会结构的分化产生整体影响,是思考实施生育支持政策和加强教育人力资本积累需要重视的问题。

家庭子女数量增加

对教育投资具有稀释效应

当前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是,子女性别对教育投资的影响总体并不显著,女孩相比于男孩并没有明显劣势。当家庭子女数量减少的时候,分性别的教育支出差别随之减弱。在学阶段与家庭教育支出呈现显著正相关,子女在更高的学龄阶段,升学压力和竞争使家长在校外投入的教育支出也更多。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和净资产状况均与教育支出呈现显著正相关。从居住地类型来看,城镇地区的孩子比农村地区的孩子明显得到更多教育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我们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子女数量与家庭教育支出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相关家庭和社会经济变量以后,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兄弟姐妹数量增加,每个儿童得到的家庭教育支出在不断下降。同时,随着家庭子女数量的增加,下降的幅度在逐渐减小。

家庭子女数量增加对儿童教育投资的稀释作用在不同群体间具有差异性。兄弟姐妹数量对女孩的教育投资稀释效应比对男孩的影响更大。非农户籍和农业户籍的家庭中均存在兄弟姐妹数量增加的教育投资稀释作用,但是从系数比较上看,非农户籍家庭的儿童受到的影响相比更大。无论家庭收入如何,兄弟姐妹数量对儿童教育投资的稀释作用均十分显著,而且在高收入家庭中稀释作用更大。

家庭子女数量增加对儿童教育投资的稀释作用,是以降低对儿童的教育期望为中介产生影响的。无论是用“您希望孩子念书最高/最低念完哪一程度?”来衡量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还是用“您期望孩子本学期/下学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来衡量对孩子近期的教育期望,都可以发现更多的子女数量会降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育支出减少。

我们的研究也发现,家庭子女数量增加对孩子学业成绩、升学机会具有不利影响。而且,兄弟姐妹数量对升学机会的不利影响也是由于教育投资稀释的中介机制发生作用。

家庭子女数量更多时,对儿童教育投资存在稀释作用是稳健的。兄弟姐妹更多的时候,家长为孩子进行教育储蓄的概率更低,打算送孩子去国外读书的概率也降低。我们也对早期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即托儿所和幼儿园时期的学龄前儿童得到的教育投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兄弟姐妹更多的儿童在托儿所和幼儿园时期得到的教育投资就会更少,表明家庭子女数量增加对教育投资的稀释作用在儿童成长的更早时期便已经表现出来。

生育支持政策应重视应对

教育投资稀释效应的不利影响

针对多子女家庭存在的教育投资稀释效应,在实施生育支持政策时,需要重视完善教育政策,积极增加公共部门和社会部门的儿童教育投资。

第一,有必要增加公共部门的教育投入,从而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并由此减轻家庭教育投资稀释的影响。因此,应增加政府教育投入,实施学龄前义务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将实施生育支持政策和完善教育政策整体加以考虑。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应该相对加强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

第二,政府、学校以及一些社会机构,可以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教育补助,这种外部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资源约束。对多子女家庭的税收减免也可以起到类似的结果。更好的办法是对儿童入托或者入园提供类似教育券的补贴,通过条件性的教育补贴机制,使多子女家庭能够降低教育成本,削弱教育投资被稀释的不利影响。

第三,在教育政策中需要增加对女孩的关注。家庭子女数量增加对教育投资的稀释效应,对女孩的影响相对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孩的受教育机会相对较少。减少多子女家庭中女孩教育的相对弱势,应该成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工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可能正是因为家庭实际上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意识到了增加生育会带来家庭教育投资的压力,以及会带来家庭教育投资的稀释,所以现实中教育负担成为相当一部分家庭“不想生”“不敢生”的重要原因。总之,在多子女家庭数量增加的情况下,需要重视增加公共部门的教育投资和教育补助,缓解家庭中的教育投资稀释。这有利于我国在人口变动过程中继续不断加强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人口报

文: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任远、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 韦丰

策划:李冰

编辑:陈远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杨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