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1月30日下午,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的青天路上格外热闹,76岁的葛伦标骑着自行车,驮着一把二胡和一把板胡,赶着来参加“村晚”;80岁的邵庆国蹬着电动三轮车载着老伴和邻居说说笑笑赶着来看“村晚”。

这台“村晚”,是肥东县“春季村晚”包公镇专场,舞台就设在包公故里文化园的包公大戏台,不搭舞台、不请音响师,主打的就是节俭。下午两点的“村晚”,没到一点半,就来了百来人,坐在大戏台专属的椅子上,边聊天边等着看“村晚”,眉眼里尽是满满的笑意和幸福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彭红玲供图

“我要上‘村晚’!”演出前10分钟,63岁的文宏友急急忙忙找到镇文旅办主任邢单清请求参加表演,“孩子们都大学毕业有稳定工作了,小儿子年后也要出国留学,这里建设的时候,我也参加了,3年挣了18万元钱呢。孩子们有出息、我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这样幸福的生活,我就想唱两句。”这样的请求,邢单清立即安排。

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下午两点整,演出在葛伦标“乐队”的乐器合奏《浏阳河》中拉开帷幕,紧接着省级非遗肥东门歌《清风一曲响云天》、舞蹈《吉祥中国年》、省级非遗庐州大鼓《包公故事——不持一砚归》、独唱《祝福祖国》等10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轮番亮相,中间还穿插了文明创建知识有奖竞答,将喜悦的氛围拉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彭红玲供图

台上村民演员载歌载舞,气氛欢快浓烈,台下的村民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传来喝彩声、叫好声和掌声,广袤的乡野上,激荡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

文宏友看得心痒痒,在邢单清的安排下,由葛伦标“乐队”伴奏,他即兴献唱了一首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出了乡亲们对日新月异变化中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包公镇,是千年包公的出生地,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包公文化、近代名人张劲夫,誉满安徽的最美农村路,世外桃源般的岘山、黑洼水库等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时代东风,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鼓点,包公镇深挖在地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包公故里文化园入围国家4A级景区创建单位,以包公故里文化园为核心打造的包公源文化旅游项目正在规划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彭红玲供图

文旅的强劲发展,不仅带来了游客,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后乡亲们的幸福还多着呢。这样的生活,乡亲们怎能不拍手称好呢?“明年我还要上‘村晚’,好好准备一个节目。”一曲唱罢文宏友激动地说。

与文宏友一样幸福的还有舞蹈《吉祥中国年》的表演者、57岁的村民史廷珍,“现在家里的地都被大户承包了,我们也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退休生活’,在镇上的老年学校学跳舞,还能登台表演,我们老百姓赶上了好时代,生活很幸福。”

与文宏友一样想上明年“村晚”的还有小包社区大绍村72岁的村民李光芬,看完舞蹈《中国美》后羡慕地说:“她们都是本村人,跳得真不错,既锻炼身体又热闹,明年我也要参加。”

小包社区副主任黄艳介绍说,现在群众的精神面貌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大增加,“村晚”演出的通知她在社区群里一发,大家就积极报名,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把节目定下来了,演员多是镇上老年学校的学生。

为啥多是老年学校学生?包公镇老年学校校长张建珍给出了答案,“自打省里把‘老有所学’列为十大暖民心行动之一后,经费保障更充足了,学校活动开展多了,老年大学也‘火’了,现有学员100多人,根据群众所需开设了舞蹈、唱歌、太极等10门课程,大家聚在一起玩玩乐器、跳跳舞,精神上有追求,每天见面都乐呵呵的。”

如今,包公镇依托老年学校,把乡村文艺积极分子、文艺骨干力量集中起来,带动周边村民主动参与到“四季村晚”等文化活动中来,把群众有感的好日子、党的好声音唱成歌、编成舞,让乡村文化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活力,为文旅蓄势。接下来,包公镇还将在15个社区陆续办“村晚”,点靓乡村年。

此次“村晚”,也是连日来肥东县各乡镇如火如荼举办“村晚”的生动缩影。据悉,为营造“乡村欢乐过大年”的浓厚氛围,肥东县融合各乡镇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以社区为单位,在20个乡镇(园区)举办百余台“村晚”,努力把“村晚”打造成展示肥东乡土风情,彰显农民精神新风貌、赋能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彭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