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照顾46个困难家庭 守护社区16年

1月28日,总台央视春晚的第三次联排刚刚结束,在受邀的观众席上出现了一位身穿警礼服的民警,不少观众一眼认出,他正是刚刚获得2023年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的青岛社区民警马怀龙。服务社区的16年来,他用付出收获了居民的信任。他常年照顾的46个独居、孤寡老人,都把他当作亲人。出发看春晚彩排前,老像往年一样,准备逐家逐户去老人们家里跑一遍。

早点摊是一个城市最先苏醒的地方之一,正在打早餐的人就是社区民警马怀龙,周末一大早,他就买上几份油条,打上几份豆腐脑,准备去他帮扶的孤寡老人家看望一下老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怀龙今年57岁,是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居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马”。在老马的办公桌上有一大串钥匙,这些钥匙一共有46把,他每天都带在身边,为钥匙主人们的大小事情奔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生活不便的残障居民都把他当做自家人,主动把钥匙交给他,方便他随时“回家看看”。

以往除夕这天,马警官都会排满一天时间,和妻子带上饺子馅和饺子皮到老人们家中去包饺子,陪他们过年。但是今年除夕由于老马不在青岛,于是他比往年更加提前开始准备,仔细地安排着每一户独居、孤寡老人家的年夜饭。

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民警 马怀龙:因为今年三十(除夕)我要去北京,所以说三十重大节日的时候(要提前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怕早餐凉了,老马加快了脚步,往他管辖的兴隆路社区走去,在他管辖的两个社区里住着两万多名居民,大部分居民都很熟悉他。在路上遇到老马,居民也会过来和他打个招呼、拉拉家常。

46把钥匙 每一把都有一个暖心故事

“忙”是大家说到老马时最常用到的词。老马手中的46把钥匙,每一把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家住兴隆路社区的武大娘家的钥匙是老马收到的46把钥匙里第6把。

“常回家看看”接过孤寡老人家中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2012年的冬天,腿脚不便的武大娘在独自就医的路上蹒跚挪步,短短300米的距离她足足走了两个小时,当时老马恰巧路过,赶紧上前搀扶并陪着她看了病,当得知86岁的武大娘孤身一人,因为摔伤只能基本在床上生活时,老马便主动提出要长期帮助她。为了照顾方便,老马接过了她的家门钥匙,从此陪着武大娘聊天、送生活用品,成了老马的日常。

武大娘知道,那是马警官花钱给她买的,老马也知道大娘都明白,但是在这轻松的玩笑中,透着像亲人一样的情感,吃着饭,老马拿出自己和老裁缝一起给武大娘缝制的棉袄,还调侃着自己不会缝,针脚粗细不一,但是在武大娘心里,这份在意和挂念比什么都实在。

从武大娘家出来,老马又到了89岁的社区居民王德亭老人家。他是老马的第28把钥匙。

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民警 马怀龙:5年前,是在一个面临拆迁的房子头上一个平房,我发现老人的条件很艰苦,然后我就把他带到这边,我给他租了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德亭老人是在2017年与老马相识的。当时,老马在执勤路上,发现了大雪天里正在捡拾木板的老人,上前攀谈几句后发现这位孤寡老人大冬天里就住在结了厚厚一层冰的临时住所里,决定帮他租个房,把他接到自己身边照顾,并接下了这第28把家门钥匙。

志愿队成立 助人善举传承壮大

“孤寡老人的好儿子”“困难家庭的好帮手”“社区居民的知心人”,这些都是社区居民对民警老马的称呼。16年来,从第一把钥匙开始,社区居民交给老马的钥匙越来越多。每天,老马就带着这些钥匙穿行在辖区的大街小巷,奔忙在片区的百户千家,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老马的身影。而老马这乐于助人的“热心肠”,也源于他母亲的言传身教。

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民警 马怀龙:这些年一直帮扶孤寡老人、孤儿、残疾家庭,可以说从小受母亲的熏陶,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母亲就一直在照顾周围困难的人,照顾过孤寡老人,照顾了20年,休假期间,包括我平时回家,我也要帮助母亲去照顾她照顾的那些人,这种传统一直没有间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他对母亲善举的传承,如今也发芽壮大了起来,2022年以老马的名字命名的“马怀龙金盾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社区的工作人员、居民楼长、热心群众还有片区里的爱心企业等纷纷加入志愿服务队当中。

老马笑说,自己姓马是“马不停蹄”的马,但不是“单枪匹马”的马,有了大家的帮助一起帮扶困难群众,让他感受到了更大的力量。

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民警 马怀龙:因为我们在帮扶的过程中,我们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我们的各个爱心企业,包括各个专业人员,包括教师团队、医生团队、律师、心理咨询等等,我们也在提高帮扶老人的能力,所以说能服务更周到更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马长期帮扶对象中有很多已经摆脱了困难,他们也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的帮扶工作中。

老马帮扶的残疾人陈洪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他的困难群众;帮扶的孤儿长大后,也在致力于帮扶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提供资金和生活用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使得很多残疾人能够自食其力,帮助残疾人家庭摆脱了贫困。对于他们来说,和马怀龙一样,他们帮助别人,收到的是一份满满幸福。

老马送出一把特殊的“钥匙”

老马的志愿队还在扩大和完善,好的模式正在建立,他和他那46把钥匙的故事也还在继续。接下了46把钥匙,给出了46份承诺,前两天,他也送出了一把“钥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正在推进中的“回家的钥匙”。

卢大娘82岁,几年前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三个子女开始了24小时轮流照顾,但是卢大娘还是经常会一个看不住就从家里跑了出去。每次走失,老马和家属们都要找上好久。其中很多次卢大娘走到了小区外的公交车站,或者走到了小区门口打车,每一次走失都让家人担心又自责。

《法治在线》近几年采访了多名全国各地的一线民警,发现在大量老人走失的案例中,走失老人外出时,不带手机、不带任何带有身份信息的物品,却总能习惯性地带一把回家的钥匙。去年,“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家的钥匙,是一款带有定位功能的钥匙扣,可以拴挂在老人的家门钥匙上,家属和民警可以随时通过定位功能找到老人,解决了走失老人回家难的问题。听说了“回家的钥匙”定位钥匙扣,老马第一个就想到的就是要送一把给卢大娘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卢大娘家中,老马还在接打着电话,我们看到的他总是打着电话步履匆匆,多年来,老马的手机号成了孤寡老人们的“专线电话”,他也把这些老人当成是自己父母那样对待,将每一件琐碎而平凡的小事都以最大的热情注入“爱”的力量。真心付出,换来的是大家的信任,从他腼腆的笑容中流露出的是对群众、对老人对那一份清澈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除夕,老马要到现场去看春晚了,社区的居民们得知这个好消息之后,个个都比腼腆的老马还要兴奋,大家把他围住,让他替自己看电视台、看节目,他也一一记下准备去帮大家完成。

只要是群众托付的事,老马都会尽量去帮助。在跟随老马拍摄中,记者问了很多居民和同事对老马的描述,在大家眼中,他是忙碌的老马,是朴素的老马,是孤寡老人的“好儿子”,也是社区居民的好民警。大家也都期待着除夕能在电视机前看到老马。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