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

兄弟在2018年合作执导完

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后就各自单飞,没有再以组合的方式执导电影。乔尔·科恩在2021年完成了《麦克白的悲剧》,伊桑·科恩导演的新片《驾车出走的女人》也将在今年与观众见面。

最近有报道称,科恩兄弟马上再次合作完成一部新的“特别血腥”的恐惧片。伊桑·科恩称二人已经完成新剧本的写作,并马上投入执导,伊桑表示:“这将是一部纯粹的恐惧电影,会非常血腥,如果你喜欢《

血迷宫

》,就一定会喜欢它。”伊桑·科恩的妻子翠西娅·库克补充说,这部影片也将“非常有趣。”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但乔尔·科恩必须先完成另一部作品,但新片仍旧很可能在今年年内开机。

今天,我们通过一篇《巴顿·芬克》的影评来回忆这对天才兄弟,他们曾凭借本片拿到1991年第4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三个大奖。

《巴顿芬克》海报

李芊憓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读生

小龙

通过探究,“古典好莱坞电影”这样一套美国电影制作标准的形式原则体系在1917年形成。在此后,这一体系虽有变化,但始终是一种强有力的故事讲述模板,对美国电影制作产生连续的影响。

巴顿芬克》这部电影上映于1991年,由科恩兄弟执导,讲述了一名叫做巴顿芬克的编剧在进军好莱坞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自我斗争的过程。在这一时期,有线电视开始出现,录像带零售成为新的电影市场,录像带收益成为独立电影新的资金源,与此同时,《东海岸合同》同意工会电影为独立制片工作,而不会失去会员资格,种种条件使一批极富制造力的独立电影降生,包括《蓝丝绒》、《

天堂陌影

毒药

》等等,《巴顿芬克》也是其中之一,科恩兄弟在类型惯例的处理上收缩自如,将古典好莱坞的类型片传统做了很好的现代性发挥。

《巴顿芬克》剧照

第一,从叙事上来说。在古典好莱坞的叙事模式中,故事情节由一些清楚的因果链条构成,人物的心理状态触发情节,也是因为这样,人物有着清楚的信念或欲望。在《巴顿芬克》中也是如此,我们清楚地知道巴顿芬克的欲望便是创作出一部他想象中的,符合他的创作观念的,关于摔跤手的电影剧本,而他的心理状态也非常明晰,他的自我怀疑,迷茫……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公民凯恩

》开创了主观叙事的时尚,故事的讲述变成了向内的讲述,而在这种时尚上连续,《巴顿芬克》中主人公的主观心理构成了这部电影的绝大部分,而在巴顿芬克不停地谈论所谓“现实主义”的时候,在摔跤手说我住在这里,你只是一个过客的时候,故事也成为了对故事本身讲述行为的自省——对巴顿芬克所书写的现实主义与现实的割裂,书写者与书写对象之间的割裂的自省。

我们看到了一种更复杂的在叙事上的建构,在这种建构之中,

而这种叙事模式提出了对于视听语言的新的要求,它需要强化在传达视知觉上的能力,在《巴顿芬克》中,也可以看到对于早期电影风格的转化。

《巴顿芬克》剧照

在古典好莱坞时期,让观众明白镜头间在时空关系上的连贯性成为了一个亟需解答的问题,从1910年代开始,一种连贯性的系统产生,这个连贯性的系统包括三个部分:交叉剪辑、分析性剪辑、邻接性剪辑。而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种连贯性的系统也随着时代产生变化——更快的剪辑、更多的特写、更简化的调度。这中连贯性系统中的变动在巴顿入驻旅社这场戏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巴顿把提箱放在房间的桌子上(特写),接着,画面切到巴顿的面孔(特写),然后,画面切到旅社的便签本(特写),然后画面在巴顿的脸的特写和便签本的特写之间切换,再然后,是墙上的画的特写……而在此过程中,巴顿的调度也非常简单,我们甚至看不到他的动作,只看到他的脸。

《巴顿芬克》剧照

《巴顿芬克》的影像风格不仅受视频时代的到来的影响,这部电影同时也很明显地留有黑色电影的色彩。黑色电影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兴起,这种影像风格一直连续地影响着好莱坞电影,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胶片的光感度增加,电影院里的灯泡变得更加强大,这使得黑色电影的低调照明变得一般。

在《巴顿芬克》的电影画面中,巴顿所处的环境总是阴影浓重,尤其是在旅社前厅这个空间,事物的暗影似乎丛林,同时,古典好莱坞时期对人工光源的操纵的传统也在《巴顿芬克》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巴顿的房间是很灰暗的,但是有一盏台灯诡异地亮着。这部电影人工光源都被操纵得恰到好处,营造出让人觉得不安的氛围。整体的色彩都偏暗偏旧,这对观众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压迫感。这间房间成为了巴顿内心的具象化。

除此之外,《巴顿芬克》中还有很多主观音效的使用,比如墙皮剥落的声音,这种主观的声音使用不仅起到了转场的作用,而且使沉醉感更进一步,是调动观众感官的另一方式。

影片中对于谋杀情节的处理也非常的暧昧,这场谋杀突然而至,它像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间或事件,和打碎一只碗一样自然。而影片中甚至没有明确地揭示凶手,这场谋杀令人想到黑色电影中对人物的道德世界的暧昧含混的处理。这样的情节设置不追求在事件上动机的明确,包括后面的火烧旅社亦是如此。科恩兄弟将黑色电影推向了荒诞的边缘。

《巴顿芬克》剧照

就像托马斯·沙茨在《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一文中所说的[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电影类型同时是一个静态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一方面,这是一个关联到叙事和电影成分的熟悉的程式,其目的在于不断地重新考察一些基本的文化冲突。……另一方面,文化态度的变化、新的有影响力的类型电影、工业的经济状况等等,连续地改进着任何一种电影类型。……类型经验和其他经验一样,是按照基本的特定知觉过程来组织的。”

《巴顿芬克》更像是古典好莱坞类型片传统向现代性地一次偏移,我们可以窥见其在动态与静态之间微妙的平稳,在这种平稳之中,彰显了好莱坞叙事传统所具有的生命力,和一种社会现实,一种正在变化中的社会现实对电影所具有的天然的吸引力。

[1] 杨远婴 《电影理论读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 317页

- FIN -

div.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p,div.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section{margin-bottom: 24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