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拆迁安置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拆迁安置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拆迁安置协议中的漏洞,设置陷阱来侵害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下面由北京京康律师事务所史西宁主任律师将就拆迁安置协议中存在的陷阱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律师解读

陷阱一:协议内容模糊不清。一些拆迁方在签订协议时,故意将协议内容写得模糊不清,或者使用含糊的措辞来误导被拆迁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日后的违约行为留下余地,同时也让被拆迁户难以追究其责任。

防范措施:在签订协议前,务必认真阅读协议内容,一定要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征收公告中确定的征收实施部门签订协议;针对安置房,一定要明确安置房的地段、房号、面积、交付时间、办理产权证的时间;针对补偿款,一定要明确补偿金额、履行期限、收款账户。如果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向拆迁方询问清楚,并要求其在协议中明确注明;为了督促征收方履行协议,一定要在安置补偿协议中约定违约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陷阱二:隐瞒重要信息。一些拆迁方为了达到拆迁的目的,可能会隐瞒一些重要信息,如:拆迁补偿标准不符合当地政策、安置房质量不符合标准等。这些信息如果被隐瞒,将会对被拆迁户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防范措施:在签订协议前,要充分了解拆迁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并向相关部门咨询核实。同时,对于拆迁方提供的信息和资料,要进行仔细核实和审查,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陷阱三:附加不合理条款。一些拆迁方会在协议中附加一些不合理条款,如:要求被拆迁户在限定时间内搬离,否则视为放弃房屋所有权;或者要求被拆迁户放弃对拆迁方的索赔权利等。这些条款将会严重侵害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

防范措施:在签订协议前,要认真审查协议中的每一个条款,特别是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条款。如果发现有不合理或者不公平的条款,要及时提出并要求拆迁方进行修改。同时,要特别注意协议中的违约责任和索赔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陷阱四:拆迁方利用强势地位进行威胁。利用心理战术"株连式”逼迫被拆迁人签订协议。例如调查了家中有亲属从事公职,就以亲属的“饭碗”来要挟签字,如果不搬迁或不同意一系列不平等的协议内容,就让亲属停薪、调岗甚至停职等在拆迁安置过程中,一些拆迁方会利用其强势地位对被拆迁户进行威胁和恐吓,迫使其签订不公平的协议。这些威胁和恐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断水、断电、威胁人身安全等。这些行为将会严重侵害被拆迁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防范措施:在遇到类似威胁和恐吓行为时,被拆迁户要保持冷静和克制,不要轻易屈服于威胁。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或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可以寻求法律帮助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五:签了字的协议原件不给被拆迁人。有些拆迁方借口说要回去盖章就把协议都收走了,其实协议的原件我们被征收人一方也要保留一份,不能全部被征收方拿走,否则很有可能你的协议内容被篡改,到时候吃大亏。

防范措施:不让拿走的协议不签字,签了字的协议原件一定要拿走一份保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口头承诺。有些征收方什么都承诺给被征收人,开出的条件非常诱人,而结果往往是承诺的补偿被征收人迟迟拿不到补偿。

防范措施:不听信口头承诺,一定要签订书面协议。

七:空白协议。有些征收方急于达成拆迁目的,忽悠老百姓签订空白协议,此时,大家一定要注意,空白协议不能签,你签了字,征收方就可以在协议上随意填写了,老百姓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防范措施:空白协议无论怎么说都不能签,补偿安置内容必须写的清清楚楚才签字。

以上就是在征收中经常遇到的拆迁陷井,被拆迁人在签订拆迁安置协议时需要格外小心,认真阅读协议内容、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标准、审查每一项条款、避免存在不平等条款陷阱。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避免陷入陷阱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力度,打击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确保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您在征地拆迁中遇到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咨询我们专业律师团队,我们一直奔赴在一线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

史主任提醒

拆迁是一个长期斗争,需要全面专业的知识,需要对全局的把控,需要对法条的合理运用。即使一个有着多年诉讼经验的律师,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才能在一个案件中冷静地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对于非法学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不能仅靠短时间的恶补可以达到的。所以在遇到任何拆迁问题的时候不妨问问律师,在律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