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时常有异物感

反复出现发红,眼干

眼睛表面长出一层膜或余肉

眼中长出的“小翅膀

翼状胬(nǔ)肉你了解吗?

是什么?

翼状胬肉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从眼角长出来慢慢向眼睛中央瞳孔区域发展,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它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发病原因可能与沙尘、日光、烟雾、环境污染、用眼过度等有关。户外工作者,尤其是农民、渔民发病较多。

翼状胬肉有什么危害?

1

眼部出现反复干涩、充血、流泪、刺痛及烧灼感等不适症状。

2

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影响眼球运动。

3

造成散光从而影响视力,翼状胬肉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若长到黑眼珠上,严重遮盖瞳孔区,会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4

影响眼内手术,比如同时患有白内障的患者,会影响白内障手术

等遮住瞳孔再治疗?误区!

手术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如果翼状胬肉导致了视力下降、眼睛不适或美观问题,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如果拖延治疗的时间太长,手术时不容易切除干净,还会提高复发的可能性。

目前均建议早期手术,因为翼状胬肉越大,手术难度越大,创伤也越大,复发率越高。

分期与治疗

静止型

胬肉长到黑眼珠边缘即止,色微红,但无法自行消退。

一般小而静止型胬肉,不影响视力者,没有反复眼红眼痒等炎症表现和美观要求可以不需治疗,观察即可。

进展型

胬肉头端隆起,充血明显、颈、体宽大,长速快,易长入黑眼球遮盖瞳孔。

进展型胬肉,侵入黑眼球,或严重影响外观者,可行手术治疗。

翼状胬肉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药物通常只能起到润滑和缓解炎症的作用,但很多时候并不能阻止病情进程,所以手术仍是治疗主要手段。

复发原因

手术原因

传统单纯胬肉手术切除,角膜巩膜创面长时间暴露,延迟愈合诱导产生血管纤维组织瘢痕修复,部分甚至过度损伤正常泪阜和眼睑组织导致术后睑球粘连等并发症。

个体原因

年轻患者、少数瘢痕体质患者及眼瘢痕性类天疱疮等术后易产生复发。

环境原因

术后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烟尘、风沙等环境持续刺激,不利于眼表的健康和术后修复,引起复发。

日常预防

①注意眼和手的清洁卫生,避免脏手揉眼。

翼状胬肉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相关,如果家族成员中有翼状胬肉的病史,个人需要提高对眼部的防护,并密切观察眼睛,如有不适应尽早就医。

长期暴露于强烈紫外线照射的环境,会增加其发生的概率,尤其是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在外出时应尽量佩戴防护眼镜。

④避免劳累,尤其避免眼部过度疲劳,适当休息,避免眼部因过度劳累出现慢性炎症。

眼表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的患者,需遵医嘱坚持用药,消除炎症对眼睛的干扰。

湘潭爱尔仁和医院眼表综合科刘申文主任提醒,一旦胬肉影响了视力、外观或有不适应状,需要及时治疗,切勿忽视。胬肉生长时间越长越浑浊,会造成角膜变形,影响视力,有致盲风险,即使手术治疗后受损的视力亦可能无法完全恢复。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因延误治疗而导致的视力永久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