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公园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许许多多平常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兽,在这里都能够看到。近日,工作人员在甘肃张掖市山丹马场保护区域内,拍到的荒漠猫的身影。

祁连山有荒漠猫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确定的事情,以前架设在野外的红外相机也多次监测到。但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山丹马场保护区域内,这还是首次拍到它们的真实野外活动影像,这只荒漠猫的出现,令山丹马场二场工作人员兴奋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面中这只荒漠猫先是蹲伏在草场不远处,眯着眼睛盯着人们,神情略微警惕。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人类并没有对它造成威胁,之后便起身朝更远的地方走去了。这只荒漠猫体态壮硕,步伐矫健,毛发呈沙黄色,尾巴处的黑环很显眼。

从其体态上来看,这是一只成年的荒漠猫,它们喜欢栖息在高山森林、荒漠及草原边缘地区,行踪神秘莫测,被誉为是我国最为神秘的一种猫科动物,关于它们的资料曾经非常少,直到2007年,人们才在四川的一处高山上,拍下了它们的首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耳尖长簇毛,身形似家猫

荒漠猫是猫科、猫属7种动物之一,同时也是猫属里体型第二大的动物,仅次于丛林猫。它成年之后能长到6-9公斤,体长65-90厘米,少数较大的个体能长到10公斤以上,看起来就像是一只“胖橘”一样。

荒漠猫的外形跟家猫非常相似,身上的毛发主要为沙黄色或者棕灰色,背部有一条深色的中线。不过与家猫相比,荒漠猫除了尾巴上环状黑斑之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耳朵尖上长有簇毛。这点倒是跟猞猁相似,所以荒漠猫也叫“草猞猁,但簇毛没有猞猁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个猫科动物里面,荒漠猫是最像家猫的,而且科学研究发现,它们跟野猫、家猫的亲缘关系很近,且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物种界限相当模糊。但家猫并非是由它们驯化而来,主流的观点认为家猫是由非洲野猫驯化杂交而形成的。

尽管荒漠猫身形跟家猫相似,但通常来说,荒漠猫的体型会比一般的家猫略大些,而且它们身上的毛发也更旺盛。除了长长的外层被毛之外,里面还长有柔软的绒毛,保暖性能极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爱荒凉地,行踪很神秘

通常来说,很多动物都喜欢气候温润、物产富饶的地区,也正是如此,四季如春的云南,其生物多样性才会居于全国第一。但荒漠猫却是个例外,它是一种高海拔生物,唯独喜欢荒凉的地区,因此才得名荒漠猫。

它们喜欢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地区,常常出没于半荒凉的地带上,几乎很少到低海拔的地区里活动。所以荒漠猫在我国的分布,基本上都是在西北地区。不过大家也不要被它们的名字误导,真正的荒漠地带,是很少生物生存的,自然也不会有荒漠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荒漠猫是一种很神秘的动物,它们神出鬼没,行踪颇为神秘,对人类的警惕性很高。一方面是它们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一般躲在洞穴里面休息,到了晚上的时候才出来狩猎,这使得它们更难被人们目击到。

另一方面是它们所处的环境,是人迹罕见的半荒凉地带,所以遇见人类的概率就小很多。祁连山算是荒漠猫分布的最北端,再往北的地区,就是亚洲野猫的地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狩猎智商高,捕食有妙招

因为所处环境本身就比较荒凉的缘故,猎物资源相对匮乏,所以自然也就容不得它们挑食。荒漠猫的食谱非常广泛,几乎是能够捕食得到的小动物,都是它们的猎食对象。

比如鸟类、啮齿类、爬行类、昆虫等等,尤其是小型啮齿类动物,占据了荒漠猫饮食构成的大部分,占比达到了90%以上。而在一些鼠类相对密度较高的区域,这个比例甚至可以达到98%,堪称鼠类的专性捕食者。不过转念一想,也确实该如此,毕竟“猫抓老鼠”是天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身上必然有些过人的本领。荒漠猫是高超的猎手,而且它们的狩猎智商贼高,能够利用妙计不费吹灰之力捕获猎物

初春季节,高原上的鼢鼠还躲在洞穴里面没有出来,但荒漠猫凭借敏锐的嗅觉早已定位了它们。不过猫科动物的爪子并不适合挖掘,是无法直接从土里将高原鼢鼠挖掘出来的。于是聪明的荒漠猫会用爪子将高原鼢鼠的洞口破坏掉一部分,然后就静静地蹲伏在一旁。

过了一会儿之后,高原鼢鼠会出来修补洞口,荒漠猫就抓住这个机会,在鼢鼠刚露头的时候,就一把将其擒住,然后美美地吃上一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用计谋诱捕猎物之外,荒漠猫也会像其他多数猫科动物一样,采用伏击的方式捕获猎物。遇到小型动物就一口咬下去,遇到稍大型的动物就采取锁喉的方式,而在捕食鸟类时,则会像猞猁一样跳起来凌空抓捕,捕食手段可谓是多种多样,效率也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