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好,欢迎收看自由电台。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是历史上的一大现象——封建王朝官僚主义的膨胀及其对帝国命运的深远影响。历史上,赋税官吏的激增往往是王朝由盛转衰的预兆。当皇族贵族人数激增,赋税也随之增多,导致民众负担加重,引发社会动荡。

我们先回顾一下宋元明三朝。北宋时期,仅成立不久后,官僚人数就已是初始时的十倍。进入南宋,情况更为严重。原本320余郡的财赋供养一万多官员,南宋时期却需以只剩的100余郡供养两万四千多名官员。明朝亦然,官员数量从初期到中后期增加了5至10倍。

这种官员数量的剧增,直接导致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北宋大臣韩忠彦曾上书警告:“今岁出之数,多于所入,故国计不足。”宋徽宗时期,官员数量更是翻了十倍。南宋的方岳指出,维持官僚的费用已是过去的十倍甚至百倍。

这不仅是财政问题。冗余的官僚体系导致了政府效率的低下,社会秩序和经济的失衡。官员众多,不仅内耗严重,还频繁干预社会,破坏社会秩序,自肥寻租。

历史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很多,但大多未能成功。元朝期间,虽有43次裁减冗官的尝试,但实际效果甚微。明朝也有过11次“汰冗官”的运动,同样收效甚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背后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官位带来的好处太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使得社会上许多人竞相挤入官场。而减少官员数量,则意味着打破他们的生计,自然遭到强烈反对。宋仁宗时期的一个裁员计划,就因为官员的强烈抵制而告吹。

由此可见,封建皇权政治下,通过官僚机构自身来解决这一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哪怕统治阶级里面有一两个明白人,但是在这种几乎是固化的自我摧毁中,是无力改变的。所以,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往往是在这种重复的膨胀与崩溃中轮回。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这里是自由电台,感谢您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