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年,迎大年

“小年,小年,过了今天就是年”。小年是春节之序曲,也是新年的预告。单是念起“小年”这两个字就让人觉得喜气洋洋、暖意融融。

小年知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年又称“灶神节”“祭灶节”,小年的日期,自古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即自古代起,官家的小年日期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的小年则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五。

清朝之前,南北方小年日期都是在同一天,即腊月二十四。到清雍正时,在腊月二十三增加了祀天活动,为节省开支,皇帝将祭天和祭灶改在同一天。由于北方靠近政治中心,所以习俗也追随官家,而南方距离较远则保留了原来的传统。这便是南北方小年日期相差一天的原因。

小年传统习俗

祭灶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灶是小年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古人奉灶王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人们在小年这天,要给灶王供奉糖瓜、汤圆、麦芽糖、花生糖等甜食,祈盼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扫尘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年新气象,人们在小年这天都要做一次大扫除,北方人称之为“扫房”,南方人称为“掸尘”。顾名思义,就是要把家里收拾干净,扫去过往的尘埃,也有着同陈年旧事告别,开启生活新篇章的美好寓意。虽然南北叫法不同,但其实内容都是一样的。通过打扫,我们也做好了迎接客人,迎接新年到来的准备。

写春联剪窗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方,小年有剪窗花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剪出各种图案的窗花,窗花多以喜鹊登梅、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

在南方,比较传统的人家还是习惯请写字比较好的人来书写春联。用最普通的红纸黑毛笔,虽简朴却年味儿十足。浓浓的年味浸在红彤彤的纸片间,是人们对生活寄予最好的祝福。

沐浴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一般认为,小年时,除了家里要焕然一新,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洗浴、理发,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

南北饮食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南北小年的差异,最值得一提的要数吃食。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饺子是北方过节的“标配”。对于北方人来说,饺子早就超出了食物本身的意义,饺子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代表着幸福和团圆。而很多南方家庭在小年夜的时候都会吃汤圆,象征着“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意思。

当然不同的地区,也有当地的特色小年限定美食,它们保留着当地的民俗特色,也传递着那一份团圆的喜悦。

人间逢小年

愿所有人

所求皆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