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都是补气、补血、气血双补的经典名方,然而,这一路走来,还有一些大名鼎鼎的滋补良方,却与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等方剂有着极深的渊源,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有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十四味建中汤、泰山磐石散。不过,对于这四个演变而出的经典名方,可能我们最为熟悉的还是十全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是宋代时期创立并开始广为流传的名方,至于它的来源,目前主要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和《传信适用方》两个版本。不过,要论影响力,《传信适用方》远不如《局方》,所以,后世医家在研究十全大补汤的时候,大多都是以《局方》为参考。毕竟《局方》不仅是官修医书,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载方剂,千古流芳者不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十全大补汤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据《局方》所载,全方由“人参、肉桂、川芎、地黄、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川芎、当归、白芍药”等十味主药组成,至于方药剂量,与四物汤、四君子汤的逻辑一样,都是“各等分”。这十味主药,有几味中药需要炮制,比如肉桂要“去粗皮、不见火”,地黄要用酒洗之后,再进行蒸熟和焙干,其实也可以直接用熟地黄,茯苓需要焙干,白术也需要焙干,甘草需要炙,黄芪需要去芦,当归需要洗净后去芦。所以说,在古代对于方药配伍是很讲究的,炮制工艺一样都不能省略。

十全大补汤就刚好十味中药吗?并不是,不过这十味中药是全方主药,在古时候,十全大补汤的使用方法是,先将这十味主药研为粗末,每次服用的时候,取药末二大钱,用水一盏,煎煮时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将水煎至七分时,温服,至于服药时间,可以“不拘时候”,也就是觉得需要喝了就可以喝一点,不必拘泥于一日三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仔细来看这个十全大补汤的药物组成,就会发现,它是由四君子汤与四物汤的合方组成八珍汤之后,然后加上黄芪与肉桂组成,因此,清代名医汪昂在《汤头歌诀》中指出,“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补方雄”。对于十全大补汤的君臣佐使,历代医家基本上对此都是避而不谈,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因为十全大补汤实在是滋补能力太过牛耳,解不解释都不影响它的使用,他们坚信,“彪悍的方剂不需要解释”,但是对于后世医家,始终觉得,“欠我们一个解释”。那么,十全大补汤的君臣佐使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由于十全大补汤是从八珍汤中加上黄芪和肉桂而成,所以它的配伍与八珍汤还是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十全大补汤以熟地黄、人参为君药,主打一个补血滋阴、补脾建中,其中人参重在补气,熟地重在滋血,二者配伍还互为两仪,有气血阴阳互生之妙;以白术、茯苓、黄芪、当归、白芍、肉桂为臣药,其中白术、茯苓主要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黄芪、肉桂主要起到益气助阳的作用;当归、芍药主要起到补养阴血的作用;以川芎、生姜、大枣为佐药,其中川芎主要行气活血、引药入经;以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对于使药,除了甘草之外,其中川芎和肉桂也可以兼以为使,因为川芎可以“上行头面,下达血海,旁开郁结”,而肉桂为“诸药先聘通使”,全身经脉,无处不到。正是因为这样奇特的配伍,才造就了强大的十全大补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说它是“十全大补”,是因为它的滋补能力实在太过强大,据《局方》记载,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及“五劳七伤”,还能用于“久病虚损”及“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就单凭这两项,就足以傲视群雄,更何况,全方“性温不热,平补有效”,还具有“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的奇妙功效。除此之外,对于“不仅饮食”,“面色萎黄”;对于“时发潮热”,“五心烦闷”;对于“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对于“夜梦遗精”,“脚膝无力”;对于“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对于“喘嗽中满”;对于“脾肾气弱”这么多疾病,它都能“并皆治之”。而且,可能还有隐藏,总之一句话,十全大补汤的神奇作用太多太多,“其效不可具述”,也就是说,十全大补汤它的滋补作用是很全面的,堪称面面俱到、无孔不入。

在现代,十全大补汤这个奇妙的方剂,主要用于气血两虚证,临床上主要以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怔忡,自汗盗汗,四肢不温,食少气短,面色萎黄等症状为特征。但是,从方药组成上不难看出,所谓十全大补,无论是气血血虚,还是阴虚阳虚,无论是脾虚肾虚,还是久病体虚,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少,它都可以发挥作用。从拆方的角度来看,十全大补汤暗含了很多方剂,比如黄芪建中汤、四物汤、四君子汤、内补黄芪汤、八珍汤、当归补血汤、保元汤等,因此十全大补汤在滋补一道,可以直接问鼎天下。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