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龙迹

1957年,原国家地质部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先生,在兴义县顶效绿荫村采集到8块海生爬行动物标本。随后,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先生在该地同一地质层位中又采集到2块爬行动物化石、5块鱼化石。中科院杨钟健教授研究后,于1958年发表论文《贵州新发现肿肋龙化石》,认为采自绿荫村的标本是属肿肋龙亚目肿肋龙科的一个新属种,命名胡氏贵州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黔西南州博物馆里的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器物上的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碑刻上的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牌坊上的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义刘氏庄园里的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构件、其他石刻上的龙

1995年4月23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贵州兴义是我国已知海相地层中唯一同时发现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和鱼化石的产地,如此众多的爬行动物和鱼化石在一个产地相同层位中发现,在国外相关的海相地层中也是罕见的。”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文物鉴定委员会,对兴义市文物管理所送往鉴定的胡氏贵州龙及其共生鱼类化石作鉴定,首次使用了“贵州龙动物群”这一名词。同年5月2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以上鉴定结论,标题是《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贵州龙被认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俗中的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册亨草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册亨布依戏中的龙

除了贵州龙,黔西南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龙”的痕迹。在龙年即将来到之际,带大家开启一场寻“龙"之旅。

来源:兴义地质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