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尤其是在没有资源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贸然创业,基本上很难获得成功。

这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原理很简单,那些长期做生意,在社会上滚打的人,经历各种创业磨砺的人,尚且不敢贸然投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和项目,那么对于没有创业经历的人,只凭着毫无根据的自信,和一腔热血,就能取得成功吗?

答案是:难,真的很难。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少复转军人回到地方后,一开始豪情万丈、气吞山河、指点江山,恨不得一夜就成为知名企业家,甚至俨然一副成功商人的面貌。但往往过不了多久,就会偃旗息鼓,发动机冷却,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真的正确。

这些年看了很多转业退伍军人的创业故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但终归是失败占绝大多数。而且在失败的人中,不少人以前在部队还担任过团职以上领导。按说,他们的学历、学识、资源都没有问题,但是结局却一样是失败,原因何在?

有一个案例,一个副团职军官,在部队通过自己努力,提干上军校,然后又回到老部队。军事素质很好,情商也很高,也善于做事,头脑十分灵活,但因为年龄、专业以及学历等各种原因,晋升到副团之后就没办法再进一步。

既然如此,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他当时选择了自主择业。

回到地方后,他马上开动所有资源,他也确实有自己的资源和底气。一开始他联合几个同样是营团级退役战友,准备结合他们自身的专业、资源,投入到拓展和培训领域。按说,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既能满足市场的培训需求,解决一些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培训需要,同时也把自身的资源和专业整合到一起。

但是他还是按照部队那一套管理模式,在内部进行军事化管理,而且公司组织架构也照搬部队,设置了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处长等职务,他的想法很好,把部队那一套优秀的管理模式植入进来,发挥最大效益。

想法往往是好的,但做起事情来往往却不一定有这么容易。首先是这种项目其实在地方到处都是,培训机构非常多,仅仅是做一些学校和机构的培训,产品没有什么特色,根本无法打开市场。

同时他们没有基地,需要租赁其它公司的培训场地,而对方的业务又和他所开展的业务重合,这样肯定难以长久。但是要建立自己的训练基地,资金投入和建设规模太大,成本太高,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拉起了一个军训班子,但是没有基地,实际上还是做二手资源,帮人做嫁衣。

这还是其次,最关键是管理上的问题。他对成本控制的不熟悉,管理上僵硬导致内部矛盾越来越多,大家越来越觉得这样做没意思,导致项目进行一年之后,只有散伙。

大家在一起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友谊。如果把友情放在第一位,那还一起合伙创业干啥,天天喝酒不就可以了吗?

其实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不少退役军人创业的积极性很高,兜里也有钱,但往往轻视了创业的艰难,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审视,认知上存在很多不足。

仓促上场,钱亏了,信心也崩塌了。

真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