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欢迎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哦,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谢谢。)

我们很多人到内蒙古旅游,都喜欢选择绿草茵茵的时候,毕竟这时候无论气温还是自然风光,都更加舒适和唯美。其实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天过来,也会有不错的体验感,尤其当碰到当地举办“那达慕”大会,一定不能错过,因为这里除了让男人们“热血沸腾”的“博克、赛马、射箭”三技比拼外,更有令爱美小姐姐们“望眼欲穿”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漂亮服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算不算幸运,虽然我在秋天也来过同一片草原,却没有碰到过比较大型的活动,所以也曾身着高价租来的薄款蒙古袍去沉浸式感受这里的独特风土人情。但心中神往的,却是大冬天才能见到的那种羊毛大褂及各种看上去比较粗犷和夸张的袍角帽或者狐狸皮草帽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达慕”活动的前身其实是蒙古族的“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元、明时期,“射箭、赛马、摔跤”比赛基本成为各地“那达慕”的固定项目,也就是后来蒙古族人简称的“男子三项”。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这种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会举行那达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里也要提醒女性网友,到内蒙古旅游时,其实有一些敖包或者器具,直到现在也是“男女有别”的,只是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展,很多公家管理人员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看守者也迷信“伤害的是妳自己”,所以不再强制禁止。但如果碰到有比较认真敬业的维护者来劝阻,也敬请尊重当地传统。其实不得不承认,十多年的旅游经验告诉我:“在国内,越是西北,民众的信仰越是直接和纯粹”。像我在参观某次祭祀活动时,就也曾被阻拦拍摄,哪怕是受当地旅游单位所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这种“苏鲁锭”也称为“苏勒德”,就有这种“讲究”,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蒙古战神,是蒙古民族的守护神,平安的吉祥物,战无不胜的象征,传统的说法是会把男人的厄运带走,而女人则反之。当然,如果妳硬是要假装不知道,去摸上一摸也没什么关系,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在这里也牵强可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觉得冬季到内蒙古旅游,最好去参加一下“那达慕”大会,否则就跟“白来一趟”差不多,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日常的旅途中都是看不到当地人“盛装出行”和当街竞技的,就连常见的一些蒙古包,也多是自带空调不能拆卸的“小套房”,确实少了很多意思,一些景区虽有相关表演,但规模都不会大,如果你也冬游内蒙古过,是否有同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