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安庆陷落的消息传到南京,洪秀全大怒,当即废了洪仁玕、林绍璋,还下旨斥责陈玉成。这次战斗,太平军损失惨重,不但没了5万精兵,京师的西面门户也没有了。湘军长驱直入,抵达雨花台,局势急转直下。

太平天国战争史,武昌之战、九江之战、安庆之战、雨花台之战,都是大规模会战。这些战斗,湘军采用的战术并没有多高明,却最终赢得胜利。

那么,如果从战术层面看,太平天国究竟该如何应对,才能击败湘军,解除安庆之围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湘军的战术。

1856年,胡林翼担任湖北巡抚,主持湘军。针对湘军阵地战、攻坚战薄弱的缺点,胡林翼对湘军进行了整顿,并制定作战方案,让湘军脱胎换骨。

胡林翼的战术,就是凭借水师、后勤、国力优势,进行“围点打援”,耗死城内太平军,并消灭对手有生力量。

武昌之战、九江之战,胡林翼的湘军为何能获胜?很简单,就是拼消耗,太平军没有强大的水师,攻坚战又不行,压根无法正面撕毁湘军防线,给城内守军提供补给。

1858年,胡林翼回家丁忧,李续宾独自带兵,他放弃“围点打援”,非要跟太平军打阵地战。结果,陈玉成结束浦口之战后,立刻带兵增援三河,全歼湘军6000精兵,李续宾阵亡。

三河之战,陈玉成、李秀成麾下的太平军常年战斗,压根就没休息时间,却能击败湘军。如此,曾国藩触动很大,他担任两江总督后,便强化胡林翼战术,不再轻易决战。

安庆之战,湘军采用的战术,与武昌之战、九江之战没有区别。湘军在城外挖掘壕沟,构筑堡垒,阻止太平军突围,自己也躲在里面不出来,就这么耗下去。

湘军有消耗战的本钱,水师可以运送物资,还有多隆阿的马队阻挡太平军的增援部队。如此,本该是湘军的攻坚战,变成了太平军的攻坚战,角色发生了转变。

曾国藩、胡林翼看透了太平军,吃定他们水师不行,后勤薄弱的缺点,故而坚持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如此,湘军只要拼消耗,不轻易出击,基本就稳赢。

安庆之战,陈玉成栽了,他正面与湘军硬拼,不断投入精锐参战,不但导致自己元气大伤,也跟前来增援的其他将领产生矛盾。后来,陈玉成困守庐州,没有人愿意救他,原因在这里。

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湘军采取的战术,谈不上多精妙,也不是没有破解的办法。从战术层面看,太平军想要达成目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跳出内线,将战场转移到外线,也就是“围魏救赵”。

湘军主力攻城,八旗、绿营战斗力很一般,留给太平天国发挥的余地很大。如果能跳出内线,将战火引向清朝统治区域,尤其是他们核心地带,则有望获胜。

那么,该攻打哪里才有效果呢?太平军有两个进军方向:西征武昌,或者东征江浙,后者成功的概率比较大。

武昌,九省通衢,湘军大后方,还是湖北省会。都知道,攻打安庆的主力,是胡林翼军团:鲍超、多隆阿、李续宜、成大吉。

胡林翼是湖北巡抚,救援武昌是他的职责所在,他必定会调兵回援。只要胡林翼军团离开安庆,仅凭曾国荃的“吉字营”,以及彭玉麟的长江水师,也奈何不了安庆。

曾国荃,人称“九帅”,打阵地战水平一般,后来北上攻打捻军灰头土脸,就是这个原因。曾国荃的优势在“围城”,但前提是有人给他打援。再则,此时的“吉字营”不足六千人,想要破城,谈何容易。

叶芸来骁勇善战,安庆城防坚固,而曾国荃又不能做到“丝毫不漏”,围城没啥意义。

攻打武昌,战术上没问题,但难度比较大。因为,太平军没水师,而且湘军防守能力比较强,太平军也不好打开局面,容易形成相持局面。

最理想的选择,就是攻打江浙,这也是李秀成在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后,极力倡导的作战方案。

也许有人会说,李秀成目光短浅,不想救援安庆,坐视陈玉成败亡。其实,李秀成的本意并非如此,他在自述书中说:先夺取江浙,组建铁甲水师,训练一支精兵,然后再与曾帅争雄。

李秀成也想救援安庆,只是作战方案与陈玉成不一样罢了。

江浙,清朝财税重地,朝廷一半赋税从这里出来,且江浙是漕运枢纽。如果陈玉成、李秀成联手进行,集中兵力东征,江浙很快就能拿下。

八旗、绿营早已没落,江浙的清军没有战斗力,不是太平军对手。再则,陈玉成与李秀成一起出击,夺取江浙的速度更快,还能赶在列强插手之前,将上海纳入太平天国疆域。

没了东南,清朝心急如焚,僧格林沁又在北方对付捻军,唯一能救援江浙的就是湘军了?此时,曾国藩是两江总督,岂能抗命不从,拒绝救援江浙呢?

我们都知道,湘军夺取安庆后,李秀成第二次东征江浙,清朝都多次下旨让曾国藩去决战李秀成。曾国藩本想出兵,无奈曾国荃执意攻打南京,才不得以让李鸿章组建淮军,去对付李秀成;左宗棠对付李世贤。

攻打江浙,就抓住了清朝的命门,曾国藩只能解除安庆之围。再则,即便曾国藩拖延出兵,也影响不了大局:陈玉成、李秀成得到江浙,财税充足,兵精粮足,武器先进,然后再西征,湘军岂能打得过他们。

如此看来,解除安庆之位,陈玉成、李秀成联手进军江浙,这是上策。当然,这只是从战术层面看问题,以“围魏救赵”战术来应对“围点打援”,将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攻其必救。

那么,为何太平天国不采纳这战术呢?难道,太平天国没有人才吗?都不是,李秀成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但是,“封地制”下,诸侯王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想让他们联合作战,拧成一股绳,难于上青天。

可这么一说,安庆之围,并非没有办法解除,只是太平天国无法整合内部,没有一位强有力的君王或者重臣来节制各路诸侯,终究是一场空。

其实,杨秀清死后,太平天国就没人主心骨,将领们都在单打独斗,陈玉成、李秀成也是如此。如果杨秀清活着,东王辅政,调兵遣将,也能击败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