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吴如孝站在镇江城上,感慨万千,他即将要撤离这座他镇守了接近5年的城池,有太多的不舍,却也很无奈。

镇江,也就是古代的京口,法海、白娘子、小青、许仙的故事发生地,在历史上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

定都南京,镇江是东大门,能给予京师援助。东晋时期,谁掌握了镇江,谁就拥有话语权,对朝政影响很大。刘裕以镇江为基地,12人商议反击桓玄,终于成就霸业。

南宋之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浙经济发展,赋税收入占朝廷税收一半。燕京需要的粮食、饷银、物资,需要通过大运河,镇江则是枢纽,货物云集。

1853年,杨秀清率军攻克南京,旋即让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吴如孝等率领东征,夺取镇江、扬州,组建京师防御圈。

罗大纲、吴如孝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吸引清军分兵,主力突然攻城。守城的八旗兵战败,伤亡一千余人,太平军夺取城池。

拿下镇江,罗大纲、吴如孝留下来守卫,除了抵御江北大营清军,还承担一个任务,就是与英国、美国打交道。

罗大纲、吴如孝早年在广州一带活动,对外国有所了解,故而并不排斥英国、美国,他们希望能跟外国通商,获取必要的物资、武器。

起初,英国、美国公使轻视太平军,列强战舰不打招呼就通过镇江,罗大纲下令士兵鸣炮示警,并书信英美公使,让他们尊重太平天国。

英美无视,第二次犯错,并开炮轰击太平军岸基部队。此时,罗大纲、吴如孝也不客气,直接武力回应,击伤英美军舰。

罗大纲、吴如孝有所克制,开炮之后再次书信公使,英美这才收敛。

熟悉外国事务,也懂得经营生意,罗大纲、吴如孝镇守城池期间,镇江经济得到发展,民众安居乐业。再则,罗大纲、吴如孝很能打仗,清军也奈何不了他们。

镇江位置重要,清朝不会轻易放弃。为了夺回城池,咸丰让向荣、余万清、张国梁围攻。其中,余万清主要承担镇江方面作战,向荣则是坐镇江南大营指挥。

余万清军事水平一般,两次进攻镇江都以失败告终。余万清曾夜袭,吴如孝打开城门让清军前锋进来,然后设伏兵围歼,余万清不敢再造次。

1854年,罗大纲调回芜湖作战,吴如孝独自镇守城池。此时,上海的小刀会起义失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率兵增援镇江,并接替余万清指挥。

吉尔杭阿是猛人,手段狠辣,小刀会深受其苦。吉尔杭阿到来,清军以优势火器攻城,并得到“红单船”水师协助,截断城内运输。

吴如孝懂得经商,镇江城内积蓄了很多粮食、物资,唯独缺少弹药,故而不能主动出击,也无法突破清军构筑起来的长壕。

不久,向荣亲自督师,与江北大营一起猛攻镇江,并夺取城外堡垒,将吴如孝困在城内。杨秀清派水师增援,中途被清军水师截击,太平军“水簰”悉数被焚毁。

“红单船”水师抵达南京护城河一带,太平军水师无法出动。为此,杨秀清派兵从陆上增援,途中被张国梁截杀,阵亡2千余人。

向荣、吉尔杭阿、张国梁都是猛人,岂能轻易对付,太平军每次救援,人数都是两三千,无异于以卵击石。

镇江告急,“红单船”水师肆虐,杨秀清痛定思痛。为了达到目的,杨秀清从各大战场抽调兵马,甚至可意放弃庐州,组建一支以秦日纲为首的机动军团,陈玉成、李秀成等5位丞相参战,总计兵马3万。

1855年底,秦日纲从南京出征,一路安营扎寨,拔掉清军营垒。太平军稳扎稳打,逐渐逼近清军防御圈,抵达镇江附近,双方都主力云集,准备决战。

陈玉成勇猛无敌,率先突破清军水师封锁,进入镇江城内。李秀成则从汤头出兵截断张国梁的粮食运输线,迫使张国梁从前线调兵回援,减轻城内压力。

吴如孝、陈玉成从城内杀出,与清军虎嵩林、刘存厚部交战。李秀成等人则包抄清军后来,两面夹击吉尔杭阿,一战定乾坤。

吉尔杭阿不敌,退守九华山大营,虎嵩林则返回高资。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乘势猛攻,踏破清军营垒十余座,镇江之围暂时解除。

接着,秦日纲、李秀成渡江进攻扬州,顺利夺取城池,得到数十万担粮食,然后运回镇江。吉阿杭阿见状,急忙派兵增援,试图夺回扬州,但没有成功。

清军分兵救援扬州,秦日纲则攻打九华山大营、高资。吉尔杭阿兵力不足,清军营垒被踏平一百余座,吉尔杭阿无法挽回颓势,开枪自尽而亡,江北大营被摧毁。

吉阿杭阿败亡后,向荣派张国梁攻打浦口、江浦,阻止秦日纲南下。双方交战一个月,胜负未分,相持不下。此时,杨秀清调回石达开,太平军士气高昂,摧毁江南大营,向荣败亡。

同时摧毁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太平军守住了镇江,清军元气大伤。但是,不到三个月时间,由于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都死于内斗,局势急转直下。

张国梁得到喘息,咸丰再次补充兵力,清军重新围困镇江。起初,吴如孝兵精粮足,弹药众多,多次主动出击,破坏清军防御工事。

张国梁挖掘长壕、构筑堡垒,每次动工到半就被吴如孝袭击。但是,吴如孝得不到增援,天京诸侯王自相残杀,他只能独自奋战,局势越来越糟糕。

1856年12月,石达开回京辅政,杀了秦日纲、陈承瑢,独自掌握大权。石达开辅政,吴汝孝便送来书信,希望天京能派出援兵,解救城池。

石达开对镇江没多少感情,况且兵力也不够,他将目标定在安徽。石达开没有出兵,吴如孝只能自己战斗,最后连对面的瓜洲都丢失了。

吴如孝不愿意就此放弃,他又派人到天京,让石达开以大局为重,不能轻易放弃镇江,否则京师不保。一旦镇江丢失,南京东面门户洞开,且再次陷入江南大营的包围之中。

镇江告急,石达开依然不理会。1857年5月,镇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石达开又跟洪秀全闹起矛盾,干脆率兵外出单干,并一路张贴告示,让太平军在天王和翼王之间选边站。

石达开抵达安庆,洪秀区派使者去道歉,希望他能回京,继续辅政。石达开决心单干到底,丝毫不理会。

洪秀全退一步,让石达开带兵去救援镇江,先解燃眉之急,保住东大门。石达开还是不愿意。1857年8月,石达开从安庆南下江西,张国梁已经完成合围。

石达开不来,谁能救援镇江呢?洪秀全让李世贤出征。李世贤能打仗,但没多少兵力,麾下不到3千人。要知道,天京事变之前,李世贤地位就很低,可用的资源不多。

李世贤也够猛,兵力不足,却能杀到高资,无奈张国梁太猛,清军兵力雄厚,太平军损失惨重,未能突破防御圈。

太平军败退,李世贤回到天京,洪秀全再次让他出征,洪仁发、洪仁达兄弟也跟着去镇江。但是,这一次也没有多少兵马,除了李世贤能打仗,其余都是草包。

第二次救援镇江,结果依然失败,太平军中途溃败。此时,镇江城内已经断了粮食,士兵都要食用野草、树皮充饥,疲惫不堪。

吴如孝陷入了绝地,但依然没有放弃,他对守军下令:“就算喝水也要坚持两个礼拜,等天京的兄弟到来。”

吴如孝意志坚定,麾下太平军也不差,他们终于等到了援军。第三次增援镇江的大将,就是李秀成。一年前,李秀成参与东征,与秦日纲一起解救了镇江,这次还是他。

李秀成有心却无力。天京事变后,李秀成手中兵马7千,其中精兵不到3千,自保都成问题。救援镇江,李秀成只能一路招兵,壮大声势而已。

李秀成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压根无法打垮张国梁。但是,清军战斗力也不是很强,且主要目的是夺取城池,而不是消灭太平军。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李秀成对敌我情况了如指掌。李秀成决定放弃镇江,他派人乘着夜色进入镇江,与吴如孝商议对策:集中兵力突围,城外有接应,保存有生力量。

李秀成目的达到了,镇江守军撤退,主力并未受损,但南京的东大门丢失。张国梁夺取镇江后,继续西征,再次组建“江南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