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老鼋和唐僧这件事上,网上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认为唐僧没有诚信,既然当初答应了老鼋,就应该在如来面前帮老鼋问一下何时能修成人形,也就是举手之劳的事。

然而,当唐僧到达灵山面见如来后,并没有帮问此事,故而,后来被老鼋丢入通天河也属活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认为老鼋有些过分,唐僧去西天取经,人家是在办正事,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灵山见到如来佛祖后,又等于是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偶像,如此一来心里有些激动,忘了帮老鼋问前程也属正常。

然而,老鼋却得理不饶人,直接将唐僧师徒弃于通天河,此举做得有些过分了。

那么问题来了,老鼋因唐僧没帮他问前程,把师徒四人弃于通天河,谁对谁错呢?

对此,唐古认为老鼋横竖都不得理,关于这一点,还得从灵感大王占据通天河说起。

灵感大王是由观音菩萨的宠物金鱼所化,论本领、论背景,都不是老鼋这个千年鼋精可比的,因此,当灵感大王来到通天河占据老鼋的府邸后,老鼋只能甘当“缩头乌龟”躲了起来。

直到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灵感大王,老鼋才敢露面,当他看到陈家庄的乡亲准备打船送唐僧师徒过通天河后,老鼋便上前制止并自告奋勇要渡他们过河。

对此,孙悟空原本是拒绝的,毕竟在孙悟空眼中,老鼋的身份也是妖怪,而面对不信任,老鼋说出了自己府邸被灵感大王侵占,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灵感大王,帮他夺回了府邸,出于感谢,因此才要渡他们过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为了打消孙悟空的疑虑,老鼋还对天了发誓,也就是:

我若真情不送唐僧过此通天河,将身化为血水!

在这种情况下,唐僧师徒才坐上鼋背,并在一天后到达通天河对岸。

至此,要说各走各的,也就没有后面什么事了,怪就怪唐僧多嘴说了句:

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

你就说句谢谢不行吗?非要说等取经回来再谢,如此一来,就给了老鼋接话的话茬了,大致意思就是:要谢我,就帮我在如来跟前问一下前程,什么时候能脱离龟壳,修成人形。

而唐僧的回答是:我问、我问。

到此,老鼋便入了通天河,唐僧师徒则继续西行取经,直至取经回来再到通天河,双方才再次相遇,这也就有了后来唐僧因没帮老鼋问前程,被弃河中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就是老鼋和唐僧恩怨的经过,由此可见,唐僧对老鼋是有天大恩情的,否则,老鼋只能在通天河中被人打压并当一辈子缩头乌龟。

当然,对于唐僧的恩情,老鼋也是认的,否则不可能主动现身要背唐僧师徒过河,不过,背归背,唐僧对他的恩情是不可能一笔勾销,毕竟,他不背,陈家庄的百姓也会造船送唐僧过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没有老鼋,唐僧师徒都能顺利过河,由此可见,纵使后来唐僧没帮老鼋问前程,但唐僧对老鼋的恩情还在。

如此一来,老鼋将唐僧师徒弃于通天河中,就属于是恩将仇报的行为。

还有,当初唐僧虽然答应了帮老鼋问前程,但从他的两个“我问、我问”,便可以看出,唐僧答应的非常敷衍,也就是说,对于此事,唐僧非常为难,如果老鼋懂事的话,之后就不应该提及此事。

然而,老鼋却不依不饶,认为他既然提出此事,唐僧就得替他去办,试问一下,这哪是对待恩人的态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来说,唐僧纵使没帮老鼋问前程,但老鼋也不应该如此对待唐僧师徒,毕竟是自己的恩人,你恩将仇报,说上天也是你的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