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华民国,是我国近代历史中回避不开的一个章节。而北洋政权作为中华民国前期的中央政府,同样也是在中国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作为北洋政权的开创者,袁世凯同样也是中国近代史中无法回避的一个人物。

袁世凯是我国首个不是皇帝的大独裁者,而袁世凯在晚年的称帝举动,以及袁世凯的突然离世,更是直接开启了我国近代时期的军阀混战时代。而在袁世凯晚年去世之前,更是对家人留下了一段发自肺腑的遗言。

在这段遗言中,袁世凯交代了他认为未来将有可能统治中国三个人,并且要家人一定要留意这三个人。那么这三位被袁世凯“钦点”的“未来统治者”,究竟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世凯)

一、中国海军的遗产——黎元洪

黎元洪是袁世凯所“钦点”的第一人,而黎元洪其人也的确是有着一定的能力的。黎元洪出身贫寒,因此自幼便非常努力读书,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命运也的确没有辜负黎元洪,他在青年时进入了北洋水师学堂,并且在毕业后加入了北洋水师。

而在北洋水师学堂中,黎元洪接受的是英式教育,学习的也是英语。而在这样的现代化教育中,也使得黎元洪在日后对于“革命”以及改革,相对没有那么的排斥。他也是清军军官中,接纳新鲜事物能力比较强的一位。

而在海军服役期间,黎元洪是在广甲舰上担任三管轮。在甲午海战期间,广甲舰以及黎元洪也参加了战斗。而甲午海战的结果我们都很清楚,广甲舰先是触角,后又被日军击沉,而黎元洪及时跳海逃生,也成为了广甲舰上极少数的幸存者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元洪)

北洋水师覆灭之后,黎元洪作为新式军官,又参与了湖北新军的组建。1908年,黎元洪更是成为了湖北新军的中军副将。在湖北新军期间,身为副将的黎元洪经常和官兵们一起听外教讲课。

而在与士兵的相处过程中,黎元洪更是表现出了他“知兵爱兵”的特质。黎元洪总是能够准确的把握下层士兵们的诉求,同时有效的平衡或满足士兵们的需求,这也使得;黎元洪得到了广大下层官兵的爱戴。

而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之后,黎元洪也被革命军所控制。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武汉士绅以及湖北新军等各方势力相互掣肘,因此黎元洪这个德高望重的“中立人士”被他们半强迫性的推选为了湖北军政府的军府大都督,成为了大家名义上的领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元洪)

而这件事情,也体现出了黎元洪的为人之道,那就是两个字,平衡。这在日后也成为了黎元洪崛起的一件利器,由于他几乎从来没有真的得罪过哪位实权派人物,因此很多人在想要平衡各方势力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黎元洪。

在袁世凯逝世后的第二天,黎元洪也被推选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而在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上,黎元洪与当时的中华民国总理段祺瑞之间爆发了“府院之争”,最终的结果是黎元洪黯然下台,出走天津。这也引出了第二个袁世凯“钦点”的人物,也就是段祺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元洪)

二、“共和之子”——段祺瑞

之所以袁世凯认为段祺瑞在日后有可能统领中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段祺瑞曾经是湖广总督,手握大权,是北洋政权实权派人物。另一方面,则是段祺瑞有着巨大的声望,他曾经是中国走向“共和”的主要缔造人之一,和宋教仁以及孙中山等人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武昌起义之后,清军和革命军曾经有过一段对峙时期,而当时北洋军阀袁世凯处于摇摆状态,并未完全倒向革命军。因此当时北京的清廷,其实还是有着一定的本钱的,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难保最后革命军会不会失败。

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时任湖广总督以及北洋第一军军统的段祺瑞站了出来,他通过自己的个人影响力联名了各地数十名统兵大员,联合逼宫皇帝。要求清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祺瑞)

而在清廷摇摆不定之时,段祺瑞更是再次通电清廷,并且表明“如各亲贵尚怀疑惧或以为共和不利,祺瑞当即带全队入京,与各亲贵剖陈利害。”段祺瑞的这次表态,可就是明显的军事威胁了。

而段祺瑞此举,不仅最后推了清廷一把,更是将始终摇摆不定的袁世凯,彻底推上了“共和”的道路。在段祺瑞的威逼之下,清廷也完成了“南北议和”,一场可能席卷整个中华大地的内战,也被彻底消弭。

而这,仅仅只是段祺瑞“一造共和”,在袁世凯称帝之后,作为北洋集团的头面人物,段祺瑞更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直接分裂了北洋集团,极大的削弱了袁世凯的实力,使得牌面再次偏向于“共和派”,这也是段祺瑞的“二造共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祺瑞)

而在段祺瑞与黎元洪的“府院之争”中,段祺瑞先是被黎元洪免去了职务,出走天津。而在张勋的辫子军进入北京,复辟清廷之后。段祺瑞立刻在天津起兵,组织起了“讨逆军”,段祺瑞和黎元洪之间的“府院之争”,说到底也就是内部矛盾,但是面对清廷复辟,段祺瑞还是拎得清的。

在段祺瑞领军进入北京之后,大总统黎元洪也被段祺瑞救了出来,但是救人归救人,权力斗争也不能放下,段祺瑞救出黎元洪之后,便将其逼去了天津。

而在段祺瑞被张作霖和冯玉祥拥立为“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之后,段祺瑞便立刻邀请孙中山北上,“速驾来都,共商国事。”这也说明了数年来,段祺瑞的确是始终都在试图掌控北京的最高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祺瑞)

但是段祺瑞也的确是北洋集团中,极少数希望能够和孙中山共同“谋求共和”的有识之士。而段祺瑞的“段政府”执掌北京期间,也是北洋时期少数的和平发展期。

段祺瑞其人也与北洋诸军阀有着极大的不同,段祺瑞不抽烟不喝酒,生活非常简朴。他不喜欢北京时下最为流行的京剧,也不好游山玩水,穿着方面也是一点都不讲究,就喜欢穿长衫头戴瓜皮帽。段祺瑞的爱好只有两个,一个是打牌,一个是下棋,但是打牌绝不赌钱。

段祺瑞本人也是不苟言笑,但是与“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蒋介石不同,段祺瑞也是做到了严于律己的。段祺瑞绝不允许自己的门房收取“门包”,面对其他人送的礼,也是只收最便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照)

齐燮元曾经送了段祺瑞二十几样礼物,但是段祺瑞一看,全都退回去了。而和段祺瑞私交颇好的张作霖,就比较懂应该送什么,曾经送了段祺瑞黄羊和江鱼,段祺瑞只收了江鱼两条,退回了黄羊。而冯玉祥曾经在过年时送了段祺瑞一个大南瓜,段祺瑞倒是非常喜欢。

三、“对内隐形,对外高调”——徐世昌

徐世昌是段政府后期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为人左右逢源,非常有远见,但是却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徐世昌认为,中国未来的出路在于外交,因此对于外交相当的重视。

徐世昌认为,面对列强需要“以巧力,博千斤”,必须善于利用列强内部的矛盾,尽可能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问题。徐世昌在国内问题上,倒是和段祺瑞观点一致,他本人也认可南北和平统一,并且不希望中国因此而爆发内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世昌)

并且对于当时美国总统威尔逊所提出的“公道原则”,徐世昌是相当的推崇的,其本人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亲美倾向。

而徐世昌在任内,对中国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利用美日之间的在华矛盾,阻止了日本在华势力进一步扩张。而皖系军阀试图通过获得日本支持,进而“武力统一”南北的企图,也被徐世昌通过辞职威胁所挫败。

徐世昌也是北洋政府期间,首次在“府院之争”中获得胜利的文官。而南方的国民政府,能够坚持到北伐开始,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北洋政府的徐世昌大总统,屡次成功阻止了皖系军阀的开战企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世昌)

然而由于徐世昌主导镇压了五四运动,因而被直系军阀吴佩孚等人抓住了机会,强行逼迫其下台,徐世昌最终也黯然下台。只不过徐世昌当时非常开心,因为他早就已经厌倦了官场生活。

抗日战争期间,徐世昌曾被日军逼迫就任华北伪政府头目,但是徐世昌坚决拒绝。由于其患有膀胱癌,但是又不愿意离开租界,前往日本医院接受治疗,最终因此去世。

袁世凯“钦点”的三位“接班人”,都是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唯一的一个相同点就是,他们都在纷乱复杂的中华民国早期,一定程度上坚持住了自己,这在北洋时期,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世昌)

参考资料

石方杰.论"二次革命"中的黎元洪[J].江汉论坛, 2022(12):102-106.
赵子云.段祺瑞鲜为人知的一面[J].领导文萃, 2016(17):2.
李炜,孙璐,刘宗伟.一代民国大总统 徐世昌侧影[J].城市地理,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