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奔驰车男子打砸引擎盖”事件引发全网关注。1月29日,一网红博主发视频称,自己所坐的白色轿车在广东徐闻港口排队时,被一辆河北牌黑色奔驰车插队,遭对方男乘客下车辱骂,引擎盖还被砸出了坑。1月31日,广东湛江徐闻县公安局通报确认:奔驰车乘客王某下车拦住白车辱骂,并用拳头打砸白车引擎盖,导致引擎盖凹陷,已依法对王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元处理。

从视频画面来看,在两车道变一车道的会合处,奔驰车主已经让了一辆越野车,按照拉链式通行规则,此时理当奔驰车会入车道,但白车却紧跟越野车硬往前挤。换言之,加塞的不是奔驰,反而是白色小车。据此,一些网友认定事件反转,指责白色车主用剪辑过的视频误导舆论,言辞中不乏谩骂与攻击。

事件发展到如今这步田地,可以说是一地鸡毛。事件真如网友所说的那样,反转了吗?我看未必,只是事件呈现出了更多的细节。而这些爆料,我相信当地警方在调查时就已经知晓。毕竟,奔驰车司乘需要最大程度证明己方砸车事出有因,一些有力的证据不太可能匿而不报。而所谓的奔驰加塞,只是白车一方的自述,并非官方的定性。事实上,在当地警方的通报中,也并未确认奔驰加塞的事实。

不难发现,流量时代很多人为了刷存在感,缺少“让子弹飞一会儿”的耐心,只是凭走马观花得来的一些标签,就急不可耐站队,一哄而上,以表达自己廉价的正义感。在“奔驰加塞砸车”事件第一阶段,很多人就将奔驰车抽象为代表强势一方的符号,将白色小车的品牌以及“七旬老人”视为弱势,进而据此展开批评强者。但其实,“凭车断案”完全模糊了焦点,任何讨论的基础都应该是是非对错,更该关注谁占理、谁不占理。

更为离谱的是,一些人不仅“凭车断案”,更不惜以人肉的方式对自己认定的凶手进行批判和攻击。不仅奔驰车主遭了殃,连其疑似的工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也被攻击,戏谑其应该更名为河北铁砂掌大学,顺带河北文旅也被网友警告,真可谓“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这厢有人对“强者”攻击谩骂,那边自然有人对“弱者”展现关怀,白色汽车品牌方的客服找到了当事者这边的老奶奶,为其送上代步车,并配文称:我们的奶奶我们自己爱。这下,闻风而来的网友纷纷点赞其大格局。不过,随着反转视频被爆出,老奶奶的形象也一下子被颠倒。如此一来,白色汽车品牌方原先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狼狈。不少人这才反应过来:这汽车引擎盖一拳就打个坑,质量该是有多次?该品牌旗下的4S店定损能定出5200元(另一说为3200元),这引擎盖莫非是金子做的不成?

流量时代,仅凭几个抽象的标签就以为真理在握,就去站队,很容易“翻车”,偶尔或许能够收割一点流量红利,但更多的时候只会被反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的事承担后果,奔驰车乘客王某被刑拘罚款并不冤枉,疑似剪辑视频、误导舆论的网红博主如今也深陷巨大的舆论质疑乃至批判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文l墨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