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和人工智能同为全球主要经济体近年来激烈竞逐的新赛道,从2023年的各国成绩来看,航天事业呈欣欣向荣之势,中国和美国在火箭发射方面双双打破纪录,两国也各有新技术突破并成功投用,传统航天三强中的俄罗斯则有掉队的趋势。中美两国的民营航天企业显现出极强的实力,在围绕成本和运力的竞争上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来说,2023年全球共进行航天发射达222次,大大超过2022年的186次。全球参与航天竞争的国家中,美国和中国的运载火箭发射数量都取得新突破,美国超过了100次,两国合计占比超过全球的7成。欧盟和俄罗斯双双下跌,印度数量微涨,伊朗、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仍在5的数量上下徘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航天产业格局没有大的变化,“两超一强”中,美国和中国保持较大优势,并开始拉大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而深陷俄乌冲突,经济深受影响的俄罗斯下滑明显。欧盟同样大受影响,阿丽亚娜5和织女星停产,新型火箭遥遥无期。作为曾经的美国以外最高水平的航天机构,欧洲航天局虽有心集合全欧洲的力量加速探索太空,但内部问题严重,频频出现内讧事件,造成资源的浪费与已有项目的进度停滞,欧洲航天局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早早搁浅,原计划与俄罗斯合作的火星探测计划也已取消,不但因为政见不同,两边还暂时都没有独立发射火星车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虽然有追赶的势头,但其并没有多少自主的航天技术积累支持,包括印度在内,其他国家尚难以突破年度10次以上航天发射。特别是在当下全球经济大环境不稳的背景下,大多数国家的航天产业难以有飞跃式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航天产业转向民营竞争的趋势更为明显,各国的航天国家队是基本盘,民营航天企业则是创新与商业化的主力。马斯克的SpaceX继续搅风搅雨,承接了大量NASA技术输出的SpaceX成为事实上的最强航天领域外包商,以低成本、高运力大肆占据有利太空资源,并吞下众多的航天发射业务,其他美国航天企业,洛克、波音、蓝色起源等堪堪守住不多的市场份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与SpaceX的猎鹰系列展开竞争的,是我国的长征系列,运力比拼旗鼓相当,但成本上猎鹰系列有较大优势。好在我国航天企业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回收方面已经取得突破,天龙三号、朱雀三号等的研发,使得我国商业航天在保持高可靠、高性能的同时,有了低成本进行太空探索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是在我国的航天预算长期低于NASA,历史欠账多、发射任务重的情况下取得的,中国航天国家队始终稳健,已经兴起的民营航天力量则显示出极强的创新能力与商业前景,从2024年1月以来航天领域频传的好消息来看,新一年中国航天产业有望继续实现新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