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王千玥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ChatGPT等人工智能与新兴技术如何影响新闻业?新闻业面临媒介深度融合,如何创新?这两个问题是当前新闻业界与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亦是本书探索研究的起点。林晓华、章于炎近期出版了《新闻创新与新闻教育转型史研究——以美国新闻媒介为中心考察》一书,作者通过对美联社、纽约时报等五家美国一流媒体的转型现状的现场调研,探讨了科技巨头重塑新闻、人工智能新闻、重塑新闻教育等前沿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书出版前,辜晓进教授在其专著《重走美国大报:美国报业转型颠覆与重生》中,聚焦于美国传统报业转型。本书则是继辜教授之后探讨智媒时代数字新闻业创新转型的问题。本书对于促进我国新闻媒介进一步深度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新闻传播教育的现代转型,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一、前沿性:科技巨头重塑新闻
媒介生态巨变。网络兴盛之后,硅谷和科技巨头极大地压缩了传统新闻业的生存空间,本书以美国的平台新闻业和人工智能运用为切入点,将数字新闻业面临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在目前案例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调研所选取的媒体,代表不同的媒体类型。美联社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是美国电视新闻的转型代表,《纽约时报》是国际性大报,《今日美国》是美国最大的都市生活媒体,而《堪萨斯城星报》则是美国地方报业的代表。这五家媒体,其转型方式又各有其特点。
互联网时代,以谷歌、脸书等为代表的科技巨头的平台新闻业极大影响了新闻业。在对五个媒体访谈时,作者均提出了相同问题,探讨平台新闻业对新闻业的影响,媒体回答有一定共同之处:科技巨头成为美国新闻媒体最大的新闻分发平台和经营平台。在国内,腾讯、阿里、百度、新浪等科技巨头也在影响并重塑着新闻业。平台新闻业影响下的美国媒体转型路径,对中国新闻媒体具有借鉴意义。
二、探索性:新闻业如何应对数字化的挑战
以机器人写作、大数据抓取等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介入到新闻生产中,重构了新闻生产流程。经笔者调研,自2013年起,美联社即开始运用自动写稿程序生产部分内容,留出时间给记者深挖新闻。2016年,美联社生产VR新闻;2017年,美联社规模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至今天,人工智能深度介入到包括美联社的新闻线索识别、新闻采访、编辑、发布的全流程,以可视化抓取新闻线索,应用文本转换视频技术,使视频产出速度加快,根据用户喜好进行新闻定制及分发等已经在美联社成了完整的体系。
《纽约时报》较为成功地重建了与数字用户的联结。今天的《纽约时报》已拥有了近九百万数字订阅用户,在调研中,其订阅增长部主任提到:用户规模十分重要,我们需要以庞大的用户付费更好地运营整个企业。首先是以高质量的内容吸引用户,而后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订阅服务。他们将提供的数字产品看作一种服务,探索多样的数字化产品,提升内容嵌入度以助推用户信息获取习惯的养成,开拓独属于他们的用户市场,以创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与用户的联结。
与《纽约时报》类似,《今日美国》采用与社交媒体紧密联系的方式吸引和联系用户。人工智能被运用到《今日美国》的运营系统中,他们用大数据来抓取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新闻,形成了“用户优先”的媒介转型逻辑。
在AI(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国内媒体与西方媒体基本同步。近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加强了智能技术的应用;地方媒体如封面新闻,也较早启动了人工智能辅助新闻报道。2023年11月2023 AI+智媒科技大会在成都举行,封面科技重磅发布创构智媒生态体系的首批产品:全面升级的灵知主流媒体算法,全新亮相的智媒云仓、小封智作、数视魔方。封面科技此举推动智能媒体的动能与结构变革,让创构智媒生态体系成为可能。
三、新闻教育转型:“新密苏里方法”
自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因素,此类跨国实地媒体调研较难实现。至今为止,以笔者有限的视野,在西方媒体转型的实地调研方面,尚未看到有相似的调研成果。
此外,变化的媒介业态倒逼新闻传播教育转型。本书最后一部分是“新密苏里方法”,试图回答“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学院?”这一问题。作者调研对象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独创了著名的“密苏里方法”;密苏里方法意为“在做新闻中学习新闻”。本书中,将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新课程改革形成的学科制度、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法命名为“新密苏里方法”。结合自己的访学经历进行了详细介绍,这对国内的新闻传播教育转型具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王千玥,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学与新闻传播研究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