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孙璐教授在《文汇报》"文艺评论"版发表文章《优秀的文学翻译不能仅靠译者情怀》https://m.whb.cn/commonDetail/913617,引起热烈讨论。

关于文学翻译之难这个话题在国内学界的讨论应该说自始至终从未停止过,有兴趣的读者只要翻翻罗新璋等翻译家主编的《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三版)和中国译协等单位主编的《翻译研究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就不难发现,自严复开始迄今,有大量的学术文章讨论了文学翻译之难。

孙璐教授的文章从"译者情怀"角度延续了这一讨论,这是很有意义的。我相信,关于文学翻译之难还会继续不断地讨论下去。

孙璐教授的文章就引发了孙近仁先生进一步讨论的雅兴→https://m.whb.cn/commonDetail/918156。

关于孙近仁先生,我最早知道他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为孙大雨先生的三部译著《屈原诗选译集》《古诗文英译集》《英诗选译集》(均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所撰写的序言给我这个仍在孜孜求学的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正是通过孙先生的这三篇序言,我陆续收购到了孙大雨先生的所有著译,认真研读,从中获益匪浅,于我本人的文学翻译实践尤为有益,这是要特别感谢两位孙先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先生在致《文汇报》文艺评论编辑部的信中举莎剧中nature一词为例阐述文学翻译之难,特别拈出《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景中哈姆雷特一句台词"……the purpose of playing, whose end, both at the first and now, was and is , to hold, as t’were, the mirror up to nature"的翻译,朱生豪将其中的nature 译为"自然",梁实秋和孙大雨则译为"人性"。

孙先生认为这里的nature译为"人性"较好。孙先生还就此请教过陆谷孙先生,陆先生的答复是:译为"自然"嫌过。"人性"似不足,而若用"客观""客体""本真"又不像翻译,而是解释(paraphrase)了。孙先生希望"当今译界人士"进一步解读莎剧中的nature一词,期待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完美的译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先生追求"完美的译述"的愿望当然是好的,译者都应该有这样的追求。不过在具体的文学翻译中,要做到"完美"却是不可能的,只能无限接近"完美",这正是文学翻译的"遗憾"之处,也是文学翻译的"魅力"所在。

孙先生提出的莎剧中nature一词的理解与翻译确实是一个颇为有趣的话题。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莎学家David Crystal在与其子Ben Crystal所撰的Oxford Illustrated Shakespeare Dictionary中对莎剧里nature一词做了分类:

一,正常的、普通的感受或感觉(normal feelings);

二,正常心态(normal state of mind);

三,人类生活或人生(human life);

四,粗野的、狂暴的、放肆的、不受控制的状态(ungoverned state)。

我曾经仔细读了孙大雨先生翻译的《黎琊王》(King Lear),他对nature一词的处理就非常灵活:"本性""禀性""人性""智慧""知识"等等,根据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表达。孙先生这样处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才是真正的翻译,而不是"用中文写的英文。"

顺便说一句,孙译《黎琊王》是我本人最喜欢的译本,理解精准、表达流畅,更重要的是孙先生做了大量详尽的注释,对于理解原著大有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我们还是回到孙近仁先生提及的《哈姆雷特》剧中的那句台词吧。

据我有限的阅读范围所知,这句台词中的nature一词,除了朱生豪外,钱锺书、林同济等也都译为"自然",钱先生在《谈艺录》中译为"持镜照自然"(第60页),林先生译为"悬起明镜照自然"。

值得称道的是,钱先生在《谈艺录》另一处将莎剧《冬日故事》(The Winter’s Tale)第四幕第四景中的台词This is an art/ which does mend nature, change it rather, but/ That art itself is nature译为"人艺足补天工,然而人艺即天工也。"(第61页)译文浑然天成、无懈可击。

国外众多莎士比亚作品的编者、研究者,比如Thompson and Taylor 、Jenkins、 Hibbard、Spencer等,在他们注释的《哈姆雷特》中把这句台词中的nature都解释为human action or behaviour,或者reality,他们都认为莎士比亚的这句台词所反映的戏剧观是受西塞罗的影响的,西塞罗认为"喜剧模拟人生、鉴照风俗、反映真理"。

据此,我觉得把这里的 nature翻译成抽象的"人性"并不合适,而应该是指具体的"人生百态",这句台词不妨译为:

"举起镜子反映现实世界"或者"举起镜子反映人类行为"。

对于这样的翻译,不知近仁先生以为然否?

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是,英国著名文学家、学者、批评家C.S.刘易斯(C.S. Lewis, 1898--1963)著有《语词谈薮》(Studies In Words)一书,其中辟有专章讨论nature一词,从古希腊语到英语,引证十分丰富,读者可资参考。该书译者是复旦大学的丁骏教授,译文忠实可信、畅达可读。

作者:吴其尧

文:吴其尧(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邵岭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