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营收是一个区域或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实体经济企稳的当下。从2014年至2023年,十年来各省市区的工业营收情况来看,广东连续9年排名第一,江苏稳定跟随位居次席,但有差距被拉开的趋势。山东和浙江一直呈缠斗状态,近年来山东在这项数据上略微胜出。受经济大环境变化及全球需求疲软的影响,2023年多个省市的工业营收下跌,其中福建、河南的下跌幅度在2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业营收与工业利润密切相关,与2023年有多达18个省市区工业营收下跌相比,全年有24个省市区的工业利润同比下跌更值得关注。跌幅最大的是江西、河南、新疆、青海和黑龙江5个省区,既有产业大省,也有资源省,工业利润跌幅高达30%以上,福建的跌幅也超过了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仅有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云南、广西和海南7个省区实现工业利润同比上升,广西和海南均不足千亿元。仅有广东站上万亿元工业利润的台阶,在全年外贸起伏较大的情况下表现强劲。保持3%同比增长的江苏距离万亿元工业利润仅一步之遥,有望在2024年追上广东。浙江则上升幅度微小,很有可能被实现超24%同比增长的山东超越,两省的利润或将先后突破6000亿元。云南则在西南兄弟省份都下跌的情况下保持了超过10%的利润同比增长,随着东南亚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有望新一年取得更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来,工业营收的十强省区并无多少新面孔出现,名次变化也不大。港澳台地区和四大直辖市之外,除去2014年山东工业营收爆发位居第一,其余时间均是广东位列榜首,江苏则稳定位居第二名。两省的民营制造业近年来表现优异,不断涌现出各个产业领域的头部企业与重点企业,夯实了一系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稳住工业基本盘的同时,保障了利润的稳定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业营收前十省份中,山东、浙江是第二梯队,曾关停一万多家高污染企业的山东已逐渐走出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步入快速发展通道。浙江的多个产业领域则受外贸影响较大,发展步履有所放缓。都曾达到过5万亿元的福建、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作为第三梯队,位次多次交错,也存在被湖南、江西挤出前十的可能。

对新兴战略产业的布局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等,是工业营收排名靠前的省市区的竞争要点。2019年以来,虽然有个别省区出现波动,但工业营收前十省区基本呈向上的走势,2023年工业营收和工业利润下跌省区的跌势或许有望在新一年逐渐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