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陕北红军主力为了更好地适应战争的需要,决定改编为八路军,以更有效地打击日本侵略者。然而,这一过程中却遭遇了重重困难。其中最大的障碍来自老蒋,他为了限制八路军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刁难措施。

首先,老蒋只同意给八路军两个师的编制,每个师下辖四个团,总兵力定员15000人。这样的编制规模对于八路军来说显然是过于苛刻,无法满足其实际作战需求。

然而,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两个师的所有副职一律由南京方面配备,归属顾祝同的西安行营指挥。这意味着八路军的作战计划和行动将受到南京方面的严格限制和监督,无法自主地开展军事行动。

更为糟糕的是,政训工作竟然由大特务康泽负责。康泽是南京方面安插在八路军中的眼线,他的任务就是监视和限制八路军的行动。他的存在使得八路军在政治上受到极大的制约,无法有效地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我方自然不能轻易答应。在谈判桌上,我们据理力争,最终经过多次反复磋商,老蒋终于作出让步,同意将八路军改编为三个师。每个师辖两个旅四个团,定员15000人。这一改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八路军的困境,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当时陕北的红军总兵力已经超过了7万人,而三个师加起来也不过45000人。这意味着还有2万多人无法得到妥善安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被编入了留守兵团,但这个安排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最后,数千人不得不面临遣散的命运。

由于只有三个师的正规编制,许多干部也不得不降级使用。以许世友为例,这位英勇善战的将军在此次改编中由军长降为了386旅的副旅长。

对于这次的降级,许世友原本并未抱有任何疑虑或不满。在他的理解中,全军的官兵都面临着同样的境遇,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在这波降级中保持原位,甚至获得晋升。

他深知这是战争的常态,也是军队的铁律。然而,当具体的降级命令下达,他发现自己被任命为副职时,许世友来了脾气。

当然了,我们并不是说许世友对降职有所不满,觉得官变小了。实际上,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副职的职位对他来说其实是一种束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许世友,这位身经百战、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的将军,已经习惯了自由挥洒、无拘无束的战斗方式。他不喜欢、也不适应被规则和框架所限制。而副职的职位,意味着他需要在行动和决策上都受到正职的制约。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束缚。

在战场上,许世友是那种敢于冒险、敢于突破的将领。他善于捕捉战机,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迅速作出判断和决策。而一旦担任副职,他必须要顾及到正职的意见和决策,这无疑会影响到他的判断和行动速度。

更进一步地,许世友的性格和作风,也是他难以适应副职职位的原因之一。他为人直爽、敢作敢当,这种性格在战场上是优点,有时候却可能成为缺点。副职的职位需要他更加注重协调和沟通,需要他在处理问题时更加谨慎和圆滑。

说到底,无论是大官还是小官,只要手握实权,许世友都毫无怨言。就好比让他去担任副旅长,他反而觉得不如团长、连长来得实在。毕竟,像这样的职位能让他大展拳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魄力。

当然,闹情绪归闹情绪,组织的命令还是要听的。不过,在此期间,作为129师的师长刘伯承可是脑袋都大了。他知道许世友的脾气,如果不让他非常服气的去上任,那么在以后的位置上,还不知道闹出什么幺蛾子。于是,刘伯承只能亲自出面做工作。

但是一想到许世友的那个暴脾气,刘伯承也没有多大的把握。于是,他就想到了徐向前。徐向前可是许世友的老上级,他的话,许世友不会不听的。

可是当刘伯承找到徐向前,说明事情的原委之后,徐向前却哈哈大笑。

徐向前:“这件事还不容易,你没有告诉他386旅的旅长是谁吗?只要告诉他,保准走马上任。”

刘伯承听徐向前这么一说,顿时明白过来了。

不久之后,徐向前亲自出面,他神情严肃地告诉许世友,386旅的旅长已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