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近日,据市场流出的一份材料,2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的得以提前曝光(相关数据未获机构官宣)。
从这份数据表来看,在2023年,28家消费金融机构实现稳健增长,净利润均为正值。与此同时,行业两极分化继续拉大,头尾部机构的净利润差距超过120倍,招联金融、兴业消金和马上消金三家头部机构的净利润之和超过行业总和的一半以上。此外,银行系的宁银消金在股东支持下迅速崛起,各项数据均大幅增长,成为2023年业内最闪耀的“黑马”。
01
净利润:头尾部机构差距达到120倍 宁银消金增速超676%
净利润方面,28家机构净利润之和为142.03亿元,其中“第一梯队”的招联金融、马上消金和兴业消金稳坐行业前三把交椅,净利润之和达到76.54亿元,占全行业的53.9%。
“第二梯队”方面,涉及杭银消金、长银五八消金、中银消金和中邮消金四家。
2023年,杭银消金表现强劲,进入行业前四位,尽管利润未超过10亿元,但与头部的差距在缩小。
在2024年伊始,杭银消金还成为今年首家发行金融债的消金机构。
根据其金融债发行的说明书,杭银消金的主力贷款产品是线上产品“轻享贷”与线下产品“尊享贷”,截至2023年3月末累计授信客户1913.01万户,累计发放贷款3540.48亿元。杭银消金线上业务通过自营和联营两种模式展业,但自营业务占比较低,截止2022年底余额占比仅为20.63%。
不过,2023年杭银消金也因违规被罚。去年11月7日,杭银消金因“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和“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机制落实不到位”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分局处以罚款55万元。
长银五八消金同样表现不俗,净利润达到6.82亿元,挺近行业前五位。2023年,长银五八消金成功发行了首期12.38亿元ABS,并获得了未来两年内37亿元的发行额度。
目前,其主要产品为长银五八消费贷,最高额度为20万元,授信期最长五年,年利率(单利)在10.8%—21.6%之间。
去年2月8日,因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息,长银五八消金被央行长沙中心支行处罚75万元。
作为银行系消金机构,中邮消金近今年业绩波动较大。2022年,中邮消金实现净利润4.43亿元,同比下滑63.95%。2023年,中邮消金净利润为5.12亿元,同比增长约15.6%,增速转正。
2019年-2021年,中邮消金实现营收37.25亿元、48.63亿元、56.86亿元;同期净利润为3.49亿元、4.02亿元、12.29亿元,增速分别为72%、15%、206%,波动较大。
去年底至今,中邮消金多位新高管走马上任。1月17日,中邮消金副总经理何跃春任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复;去年11月,另一位副总经理袁媛的任职资格获得核准批复,一位董事——赵红梅中邮消费金融董的任职资格同步获批;更早之前,刘志军任职中邮消金董事的资格获批。去年10月,中邮消金监事长罗志安离任。
“第三梯队”方面,共有平安消金、中原消金、苏银凯基消金、海尔消金、锦程消金、长银消金、尚诚消金和宁银消金8家。
其中,成立于2020年的平安消金成为“黑马”之一。2022年,平安消金盈利1.87亿元,2023年实现4.9亿元的净利润,位居行业第八位,同比增速超过160%。
作为陆金所控股旗下的消费金融子公司,平安消金承担起集团向消费金融转型的重任。2023年三季度,在陆金所控股新增的消费贷余额中,平安消金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约41%。
最耀眼的黑马当属“城商行优等生”宁波银行旗下的宁银消金。2022年,宁波银行完成对宁银消金的整合后,业务开始强势发力。当年,宁因消金净利润仅为0.26亿元,2023年就实现2.02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676.9%,领跑同行。
目前,宁因消金产品主要有“惠您贷”和“白领融”,最高额度均为20万元,年化利率(单利)为3.6%-14.6%。去年10月,宁银消金因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被央行宁波市分行顶格罚款20万元。
在第四梯队,涉及13家机构,其中尾部的盛银消金、小米消金、金美信消金、晋商消金和蒙商消金五家机构的净利润不足亿元。
不过,小米消金2022年净利润仅为0.11亿元,2023年净利润达到0.76亿元,增幅超过590%,增速仅次于宁银消金,表现不俗。业务方面,小米消金自2022年开始接入天星数科旗下现金贷产品“随星借”。
但与头部机构相比,尾部机构与头部的差距越来越大。对比来看,招联金融36亿元的净利润,是同期蒙商消金0.29亿元净利润的124倍之多。
02
营收:行业差距达80倍,宁银消金、苏银凯基增速亮眼
营收方面,第一梯队的招联、马上和兴业均超过百亿元,分别为196.02亿元、156.33和112.3亿元。而到了第二梯队的四家机构,2023年营收均低于80亿元;第三梯队则不足40亿元;第四梯队则大部分在10亿元以下,行业分化加剧。头部的招联金融营收是尾部的声音消金营收的(2.43亿元)80倍。
增速方面,与2022年相比,大部分机构已告别高速增长时代。
不过,宁银消金依旧一骑绝尘。2022年营收为6.13亿元,2023年达到18.02亿元,增长近194%,成为2023年行业营收增速最高的机构。
另一家增速亮眼的是苏银凯基消金。2022年,该机构营收为17.67亿元,2023年达到36.5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7%。
公开资料显示,苏银凯基消金于2021年3月份获批开业,第一大股东为江苏银行,持股56.4408%;第二股东为凯基银行,持股37.6307%,是行业内第二家具有台资股东的消金公司。
背靠江苏银行,苏银凯基消金持续补足“弹药”,该机构初始注册资本6亿元,2021年10月增至26亿元,去年12月再次增至42亿元,成为消费金融行业注册资本金第八位。
苏银凯基官网显示,目前产品主要有现金贷产品“Su贷-消费贷”和消费分期产品“Su花-消费贷”,年化利率均在9%-24%(单利)之间,均为全线上产品。
官网显示,今年1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核准了该机构赵辉先生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03
总资产:蚂蚁消金总量夺冠,宁银消增速超450%
资产规模上,招联金融和蚂蚁消金两家的资产总额均已超过1500亿元,分别达到1764.21亿元和2396.69亿元。
兴业消金、马上消金、中银消金和中邮消金的资产总额均超过500亿元,分别为869.31亿元、712.8亿元、742.99亿元和583.34亿元。
而业绩增速亮眼的杭银消金、宁银消金和平安消金,资产总额均超过400亿元,距离500亿元已不远。其中,杭银消金资产总额为496.17亿元,距离500亿元仅差一步之遥。
在增速方面,新经济观察粗略统计发现,宁银消金总资产增速再次拔得头筹。2022年末,其总资产仅为81.45亿元,2023年末增至453.42亿元,增速高达457%。
进入2024年,宁银消金动作频频。2024年1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发布多份公告显示,核准赵云龙、张学立、王灵锋宁银消金副总裁任职资格;同时,核准胡斌信息总监的任职资格。
种种迹象表明,宁银消金在2024年的业务扩张速度将更快,业绩上升速度更值得期待。
蚂蚁消金的资产规模增速仅次于宁银消金。2022年末,该机构资产总额为1062.33亿元,2023年增速达到125.6%。
值得注意的是,28家机构中,仅有一家机构总资产出现了负增长:阳光消金2022年末总资产为124.77亿元,2023年降至116.73亿元,降幅6.45%。
阳光消金成立于2020年8月,注册资本10亿元,由光大银行(持股60%)、中青旅控(持股20%)及王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出资成立。
阳光消金官网显示,2023年11月22日,阳光消金与关联方光大银行发生同业借款业务,向光大银行进行同业借款,金额10.5亿元,达到上季末资本净额1%以上。
而在28家消金机构中,还有四家尾部机构资产未过百亿元,即蒙商消金、晋商消金、金美信消金和盛银消金,分别为62.35亿元、89.49亿元、63.14亿元及65.78亿元。
对比来看,蚂蚁消金的资产总额是尾部蒙商消金资产总额的38倍还多。
整体而言,2023年国内消费金融行业在强监管和政策利好并行之下实现稳健发展。但行业存量竞争阶段,红利尾声、利差下降、风险抬头,尾部机构在市场角逐中已逐渐力不从心,与头部机构的差距逐步拉大。
但对于背景雄厚的宁银消金、杭银消金等银行系机构来说,在股东资金、资源、获客等方面的强势支持下,2024年仍有跻身头部的机会。
而2023年中刚刚成立的建信消金,也是2024年消金市场上值得特别关注的新选手。背靠中国建设银行,建信消金成立刚半年,已经完成了业务框架的搭建,2024年有望迎来腾飞。「镭射财经」报道称,建信消费金融下一步的业务规划将重点与母行协同获客起量上,前期重点聚焦建行较难覆盖的长尾客群。
由此来看,2024年的消费金融市场,依旧值得期待。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