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15日,美国旧金山傍晚的街头显得如此静谧。漆黑的夜色仿佛罪犯最好的伪装,将阴谋笼罩向这座城市。

某高级住宅区内,刘宜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刚刚回到自家车库。就在这时,一声尖锐的枪鸣自其身后响起。“砰砰砰”,三枪过后,刘宜良失去意识的倒在血泊之中。

这场枪击案震惊了全球,身为《台湾日报》特派员的刘宜良竟会如此不明不白的葬身于大洋彼岸。这场枪击案无疑使美国丢失了颜面,美方高层当即下令彻查此案,势要找到幕后真凶。

然而令无数人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场非同一般的谋杀案,居然牵连到了当时的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将台湾的“蒋氏家族”送上末路……

刘宜良是谁,他的死为何能与蒋经国产生关联?旧金山的枪声又为何能敲响蒋家王朝的丧钟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蒋氏家族背后的秘密。

接任职务

故事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当时,中华民国政府在蒋介石的领导下,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中华国民政府的实力逐渐削弱,而中国共产党则日益壮大。

国共内战后期,见大势已去,大陆也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处,迫不得已之下,蒋介石下令退守台湾,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凭借此地东山再起,反攻大陆。但这一等便是26年,直至1945年蒋介石去世,都没能实现重返大陆的梦想。

1975年4月5日,88岁的蒋介石走完了他苍茫的一生。在所有人看来,蒋介石的逝世会将所有重担都压到了儿子蒋经国身上,而身为长子的蒋经国只需要等待接任领导人职务即可。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个名叫严家淦的男人站了出来。这种“半路杀出程咬金的行为”显然不是国民党高层的临时起意,而是其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而说到严家淦,蒋经国也不陌生。两人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严家淦担任台湾省政府主席,而蒋经国则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可以说两人都处于台湾政治权力的核心,在日常处事上也难免会有交集与合作。

严家淦身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在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措施,包括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发展、改善社会福利等,而这些举措也均得到了蒋经国的支持和认可。再到后来,二人的政治职务不断攀升,交流合作也愈发密切。

直到1975年4月6日,也就是蒋介石去世后第二天,严家淦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并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三年后,他辞去领导人职务,并提名推荐蒋经国担任第六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至此,蒋经国终于接手了父亲当年的职务。虽然比预期晚了三年的光景,但也正是这三年的历练才得以使这权力平稳的过渡到自己手中。

上文提到,严家淦接任职务是国民党高层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严家淦的任职其实是蒋介石指定的,蒋介石知道在自己去世后台湾的政治局面将会变得波谲云诡,而这对于儿子蒋经国来说是一种极为不稳定的因素。因此,蒋介石必须寻找一个能力出众、没有野心的人来扮演“过渡人”这一角色。

而在政坛摸爬滚打数十年的严家淦无疑是最佳人选。一方面,严家淦在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时便展现出优秀的能力,其足以平定蒋介石死后的动荡时局,为蒋经国打造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严家淦对于权力没有太强的野心,这也就防止了其日后发生鸠占鹊巢、把持权力不肯交出的局面。

可以说,蒋介石的谋划是十分长远且完美的。严家淦从一开始便明确了自身的定位,他只是蒋经国向上攀登的一块垫脚石,所要做的就是为其搭桥铺路,交付一个和平稳定的台湾局面。

因此,在就任之后。严家淦经常与蒋经国一同出入高级政治会议,让蒋经国接触权力中心的同时,也方便其下一步的“让渡实权”行动。

1978年,严家淦卸下重担,将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职务交给了蒋经国。至此,领导权力完美过渡,“蒋氏家族”也再一次成为了台湾政坛的核心。

野心勃勃的蒋经国将权力的接任视作辉煌的萌芽,他将会带领蒋氏家族攀上又一个新的高峰。然而事实真会如此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蒋经国的接任也只不过是落日的余晖罢了。

时局动荡

众所周知,台湾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它是太平洋地区海上各国交通联系的枢纽,对外贸易极其发达因此蒋经国希望可以从台湾的经济发展入手,实现台湾经济效益的飞速增长。

但天不遂人愿,在上世纪70年代,正是台湾经济崛起的关键时期。就在这时,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从美国席卷而来。

1971年,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的货币政策遭受严重打击,导致石油危机和欧洲美元市场动荡,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导致股票,商业地产等行业崩盘。

受此牵连,台湾社会变得极为动荡,违法犯罪人数激增,经济也呈现下滑态势。这不仅为台湾社会治安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甚至对于国民党的理政口碑也造成了些许负面影响。

俗话说:“偏逢屋漏连阴雨”金融风暴所带来的后患尚未解决,苏联粮食危机和中东战争便迫不及待的准备登陆了。

1972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苏联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在两极化对立的国际局面影响下,全球粮价变得极不稳定。

台湾虽地处太平洋,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在社会层面,粮价的上涨引发了社会恐慌,哄抢粮食、哄抬物价者比比皆是。国民政府虽采取行动,却收效甚微。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响。此次战争造成了全球性石油短缺,石油价格上涨引发危机,再次对全球经济进行了新一轮的打压。

此时,原本想借着对外经济发展台湾的蒋经国可谓是欲哭无泪。在国民党政府的主持下,台湾的经济非但没有稳中向好,反而一年比一年窘迫。在滔天的金融风暴中,台湾这艘小船被裹挟着沉入海底。到1974年时,受国际环境影响,台湾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贸易逆差,其总额高达1300多亿美元。

面对此局面,即使是严家淦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做到勉强支撑。事后的重担、民心的安抚,还是要落到蒋经国身上。

也正是这一次的经济衰退,导致民众内心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愈发强烈,甚至有人开始走上街头拉扯条幅,反对国民党的统治。要知道,在当时国民党对外党实行高压政策,这样挑衅国民党权威的行为自然是被严肃处理。

1979年5月中,以黄信介为首的党外人士创办了一所杂志社名为《美丽岛》。在此社刊中,外党人士针砭时弊的对国民党的统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受社会环境影响,《美丽岛》的知名度呈不断攀升趋势,到11月份其已发行超过8万册。

而由于70年代末国民党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失败,使其深陷窘境。为稳定社会态势,彰显其包容方针,国民党高层打出了民主与革新的旗号,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可以施以援手。

但也正是这一举措,使得党外人士纷纷加入到革新浪潮中,开始反对国民党的统治。霎时间,一个崭新的势力开始形成,凡是对国民党、对蒋经国不满的政客、百姓都可以对其评头论足,宣扬自己的主张。

眼见事情即将出现失控态势,蒋经国立刻拒绝了黄信介等人举办万人游行的申请,并查封了《美丽岛》杂志社。这一限制言论自由的行为,立刻引发了民众的大范围讨论,舆论的压力使得蒋经国喘不过气。

最终,蒋经国凭借其强硬的手段扼住了百姓的喉咙。想要以此来断绝《美丽岛》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可殊不知反抗力量已在暗处滋生,终会形成滔天巨浪。

丧钟敲响

1984年,《美丽岛》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正当蒋经国以为自己的权力交椅已经坐的足够稳当时,可没想到大洋彼岸的枪响却把自己、把整个蒋氏家族拉入了无尽的深渊。

1984年10月15日,身为《台湾日报》特派员的刘宜良(化名江南)被发现谋杀在家中的车库。刘宜良在台湾的新闻界是响当当的人物,他所撰写的新闻书籍在业界有极高的知名度。

那么这样一位新闻界红人为什么会被谋杀在家中?其与蒋经国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原来,刘宜良在17岁的时候便在台湾参与了政治干部的培训班,并接触到了许多台湾政治界的腐朽与黑幕。在培训后,刘宜良并未听从领导指挥进军政界,反而毅然决然的加入新闻界,打算将真实的消息、新闻付诸笔尖。

数年后,刘宜良成为了一名《台湾日报》的特派员,获得了前往美国学习进修的资格。见远离台湾,刘宜良感到时机成熟,便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将台湾政坛的诸多黑料公之于众。

由于在干部培训班时,其直接负责人就是蒋经国。所以刘宜良与蒋经国接触的次数最多,所了解的黑幕也更为全面。

1983年,刘宜良专门连载刊物《蒋经国传》,将蒋家的腐朽与黑暗呈现在世人面前,事无巨细。

这样一来,蒋氏家族的话题甚嚣尘上,不但给蒋经国政府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且刘宜良对于台湾当局针砭时弊的评论也让远在台湾的蒋经国如坐针毡。

这样一来刘宜良便成为了蒋经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或许是为了遵循“国民党的刺杀传统”,蒋经国政府派出杀手意要永绝后患。于是,便有了1984年10月15日凌晨惨死于家中的刘宜良。

或许蒋经国还在为做掉刘宜良而沾沾自喜,可殊不知,正是大洋彼岸的这一颗子弹粉碎了蒋氏家族意要崛起的梦。

对于死在家门口的刘宜良,美国政府感到丢失了颜面。面对让自己颜面尽失的刺杀,美国高层下令要将刘宜良的死因查个水落石出。这样一来二去便把矛头对准了台湾当局,然而台湾当局迫于压力,不敢说半个不字。于是便找了个替罪羊,将罪责安到了台湾黑帮身上。

蒋经国政府本以为,以此便可掩盖事后真相,抹掉政府在事件背后的影子。可令台湾政府没想到的是,黑帮老大陈启礼早就料到其可能卸磨杀驴,于是便事先准备了相关证据让小弟交与广播电台。

这样一来,事情真相大白于天下,而台湾安全局情报局长汪希苓也被指认为案件真凶。舆论的压力再次砸下,砸断了蒋家最后的脊骨。

虽然此事件并没有牵扯到蒋经国,但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在事件的背后一定离不开蒋家人的作祟,因此“江南案”也被认为是蒋氏家族最严重的一次政治丑闻。

结尾

在群众的呼声中,蒋氏家族终于走入末路。而本应当作为蒋氏家族第三代传人的蒋孝武也因此而受到牵连,跌落政坛。

可以说,正是由于大洋彼岸的枪响,敲响了送葬蒋氏家族政治美梦的丧钟;也正是由于蒋氏家族背后的丑闻与黑暗,为曾经风光无限的蒋家人埋下祸根;也正是由于蒋经国政府的频频失误,落得了一个跌落神坛的下场。

最后,蒋孝武终其一生也没能再踏入政坛一步。他的离去,也意味着蒋氏家族真正被时代所抛弃,蒋氏的政坛梦最终只剩七零八落,一地鸡毛。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刘宜良追悼会在旧金山隆重举行,各界华侨和华裔一致谴责这一卑劣暗杀行动》,《人民日报》1984年10月23日,第6版
解密“江南命案”真相.《世纪杂志》官方微信号
《江南案——全景展示蒋经国的跌宕人生》, 《山东商报》2013年9月15日,第A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