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文博,香港科技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市场营销与大数据交叉领域科学家、青年群体观察者,被香港政府授予年度“杰出青年学者”奖,曾任微众银行人工智能特邀教授,担任多家行业头部公司的技术专家顾问。

财经下午茶特邀王文博教授做客《大咖下午茶》栏目,分享关于不同群体观察、精准投流、AI人工智能未来影响、短剧爆火及出海等热门话题的最新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做到精准投流

必须深刻洞悉用户群体

财经下午茶:您目前在短视频上所呈现出来的平易近人的形象,是有意去打造的人设,还是您认为您天生就应该做营销这件事?

王文博:什么叫人设?就设定出来的东西。设定出来的东西最后一定会反噬你。我跟很多做过秀场直播的从业人员深度地聊过,他们在心理上都有一个很大的坎,他们觉得工作好像戴了个面具。

其实在西方也有这样的研究,你如果看过《老友记》,里面每个人性格都非常地迥异。但演到最后,大家发现人物的刻板印象越来越极端化了:莫妮卡是一个控制欲比较强的人,乔伊是一个比较好玩、比较贪吃、有点小无脑的可爱大男孩的角色……越演到后面,他们演出来这种人物的设定就越来越明显。为什么?是因为观众、粉丝、影迷就喜欢这个人设。

在商业驱动下,为了讨好粉丝,他们肯定会这样。所以把这个套用到现在的网红IP主播身上,也是一回事。因为他们是看最后的反馈效果,所以慢慢他们就会越来越像他们面具下的那个人。

那我是一早就知道这个东西,我觉得这没必要,我是来做田野试验的,我何必把自己搭进去?我这人性格本来也有点没大没小,我好多学员、博士生他们都知道。其他人有时候叫我教授或文博教授,我的博士生就都叫我文博。反正这就是我比较松弛的状态吧。

财经下午茶:您在视频中谈到许多女性话题,并且相关视频的流量很可观。您想借由这些视频给市场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王文博:为什么我本人特别关心女性群体,是因为我自己是个男的,我想了解我不太了解的群体。她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我们这些“老直男”老是猜不透姐妹们的心?我关注她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做很多事情都是从自己出发的,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格局。

其次, 我发现中国大部分的企业家实控人/董事长男性居多,他们有很大的信息茧房。他们想做女性的市场,但不知道怎么做,所以他们有一堆问号。我是带着他们的问号去解读这些问题。

再就是, 我自己也是一个女儿的父亲,我也特别担心万一哪天我女儿被渣男给渣了怎么办?我也想保护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经下午茶:您作为一位研究00后或者说青年群体的观察者,现在很多企业家想做精准营销或者说投放,要怎么在公域流量里面找到自己特别想要的目标人群?

王文博:现在精准流量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以前是粗放型流量,你只要买流量投放,总会有人来,随便转化一下都行,只要有正向的利润,这个模式都可以持续下去。但现在非精准的流量效果很差,最后可能要亏本。

如何做好精准流量,我们可以说几个小方面:

第一,你可以采取让用户告诉你的方式。比如说我们现在年轻人很流行人格测试。如果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测过,他们都知道自己是E人还是I人,企业就可以根据人群的性格画像为他们定制相关的服务。

第二,我们发现很多传统企业或者传统媒体,你别看它做得多大,做得多行业头部,其实它们对新媒体的玩法一窍不通。我服务的那些企业,都是比较头部的企业,但它们内部创新实际上是比较有阻力的。

我发现它们最大的一个误区,还是老思维,用www.网站的思维去运营。

比如说这条内容投放了,它们只关注有多少人看了;其实新媒体的思维是要投放多条内容,互相比较一下。

再比如说,要不要去追随一个热点,通过热点来带出产品;还是你自顾自话,讲一个自己爱讲的品牌故事,完全不关心社会上发生什么?这完全是不同的策略。所以我们在新媒体上不仅要关注人想看什么,我们还要关注推荐系统它能看懂什么,它想看到什么。

财经下午茶:您之前有提到,我们在投流或者是在做精准营销的时候,不能自以为是地去投,还要看AI(推荐系统)它们怎么思考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请您再深入解读一下。

王文博:有些人说,人工智能最后还是看用户的反馈,说来说去最后还是要看人喜欢什么,这个话你说穿了是没问题的。但实际上碰到的问题是,人工智能精准推送,它并不能完全刻画一个人的反馈。

我举个例子,你刷到某个人的短视频,点个赞,然后就刷到下一条短视频。等一天过去了,你突然想起那个人说得真是狗屁不通,那个时候你会再打开视频去取个关或骂他两下吗?不会。所以一个人瞬间的反应并不能代表他长时间的真实反应。它可能是有出入的,所以说算法不能完全百分百去抓到人的喜欢。

此外,算法也是趋利的,平台也得赚钱,它甚至会去制造一些热点。有时候它也要去配合一些政策的导向,给大家树立一些信心等等,所以算法本身有很多非市场的因素。如果你是完全按照消费者的反应,应该就是百分百市场驱动的。这里面存在一些差异,而这些差异便造就了懂算法、懂精准推送机制的人,他就有了一些竞争上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经下午茶: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您有没有什么好的思路或者是想法能够给它们讲讲?

王文博:我们现在正处在转型阵痛期。阵痛期有多痛、有多长,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讲,我觉得它们有一个优势,船小好调头,甚至它可以先暂时缓一缓,看看风向再做,这是它们的一个优势。

我对中小企业的一个谈不上忠告的、不成熟的小观察:我观察到很多聪明的中小企业主,他们现在还是比较谨慎的。

我觉得中小企业主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提高自己的认知,多看看、多学学,把平常忙着赚钱的时间用来学习,但是少付费、少被割韭菜,多看看短视频号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未来会取代人工?尚有难度

财经下午茶:前段时间美国消费电子展刚刚落幕,有一个新的创业公司叫Rabbit,它们生产出了一个小机器叫R1,旨在替代我们手机里的APP。这是不是人工智能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王文博:其实这种顶级的电子展每年都会出来一些新奇有趣的好玩意儿。但问题是,最后要变成一个现象级的产品,你还是要问用户需不需要它?它是不是要在功能价值上远远超过手机,才能抵消大家换掉手机的转换成本?

我觉得在硬件突破领域,如果确实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是有很大的市场。但是硬件突破它是很考验投资人的耐心,也不是那么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经下午茶:您怎么看待 AI对一些岗位的替代性作用?

王文博:你要想,它到底是取代岗位?还是取代劳动工时?

我前一阵刚做了一个用人工智能生成小红书图文笔记的测试。让AI写种草文案,生成封面,还写一些短视频的脚本。我们用下来发现,并非说它写完就可以撒手不管,直接发表,还是需要人去做修改的。

现在人工智能直接能做的特别大的一个赛道就是内容生成和内容营销。但这实际上需要大量的人机协同。它确实是可以提高效率,缩短一部分劳工时间,但它也要求能够适配这种人机协同的新专业人士来做这个事。

至于岗位取不取代的问题,这是两回事。岗位取代它不是说工时这么简单,它还要牵涉到“背锅”的事。“背锅”这事得追责人,你总不能追责AI吧?所以这又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因素。

再就是成本方面,有些技能领域,AI比人贵多了。所以不用太担心,自己未必会被取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剧何以成为爆火新赛道?

财经下午茶:最近一两年短剧特别火爆,您怎么看待这种火热的现象以及它的营销方式?

王文博:首先短剧可以给我们很多商业启示。

为什么它突然一下火了?

2022年抖音战略部发现在抖音上有一大批账号粉丝破千万,什么账号?影评账号。一部电影三分钟讲完,“小帅/小美怎么着”。很多人都看过。这些账号沉淀了大量用户时间,但是又不能带货,又不能插广告。这表示用户时间已经有了,流量就在那了。

大家会发现,过去几年在取代或者蚕食微信时间的,一个是短视频,另一个就是网文。

网文有个好处,就是它比短视频还碎片。因为你不需要插耳机,你在地铁上一分钟让你反转打脸五次,太爽了,对吧!我们用原来那个逻辑——高维打低维,短视频直播打图文的思维,把大家爱看的爽文改编成一分钟一集的爽剧,是不是会有人看?

正好拿这些千万粉丝级别的影视账号的流量来试试看。结果一试,果不其然,大家就非常爱看。

所以这给我们的商业启示是什么?如果要创业,你要去一个有可能井喷的赛道,你要问问哪里沉淀了很多用户时间,但还没有被变现。

再就是,这个内容的供给本身有没有市场?是不是抓住了人性?它起来了以后,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大家说太好看了,你看评论区“我是土狗,我爱看”。其实不仅是“土狗”爱看,很多高知的朋友也爱看。我就认识一个北大中文系毕业的40多岁的教授,她老爱看了,天天看,网文、“土狗剧”她都很爱看。

一开始它综合了各种男性爱看的风格,有赘婿、有战神等等,主要就是引起观众的共鸣,让一些男性找回了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的自尊心,观众一下子就共鸣了。其实这个东西对于抚慰社会的焦虑情绪是有帮助的。

用户爱看短剧,就说明它为用户创造了一些情绪价值。

不过,一旦赚钱了,鱼龙混杂马上就来了,当然也会出现很多擦边的、搏出位的。但只要加以规范的引导,是能把这个行业变得更好。

当下,很多人也出海去做,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市场。

各个市场的口味不一样,比如说东南亚比较喜欢婆媳斗争;南美市场喜欢黑道总裁、毒枭之类的;而北美就喜欢大女主、吸血鬼……

如果从投资方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它短期内是很难形成内容壁垒的,因为它的内容壁垒比较低。你有个剧本,其实剧本好不好,你测试也能测出来,剧本有个好的制作,有个成熟的分销渠道,基本上就能快速产出一部短剧。现在在渠道的投流费用是很高的,渠道甚至可以拿到一半以上的付费抽成,所以短剧还是很烧钱的。

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最后大家就拼成本,谁成本低、谁分润高、谁的投流预算大……很快会变成一个拼效率,拼谁的速度快,拼谁熬夜,拼谁能迅速找到用户爱看什么的行业。

所以这碗饭如果来晚了,可能你就吃不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