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生活在武义,我们都是故事里的“主角”,记录寻常巷陌里烟火岁月。行走在武义,我们都是美景中的“绝色”,一颦一笑皆是水墨中的风景。笔下的起起落落,组成了武义文化洪流的浪潮;武川的浪潮涌过,拍出了星光般闪烁的艺术浪花。
早十几二十年前,我走过浙江的许多县村。江南的村落,村口有大树有溪流是常见的事,但村子里有文昌阁则不多见。几十年过去了,记忆中留有这样一个场景:山中的一个村落,村口有大樟树,有流水环绕,过了小桥,眼前赫然出现一座古旧的文昌阁。这座文昌阁似乎就在武义,只是记不得是在哪个村。这文昌阁的主人,一般称之为文昌帝君,传说是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千百年来,凡求科甲及第,谋求功名的,莫不虔诚供奉文昌帝君,以祈增慧开智,金榜高中,福荫门庭。所以一地有文昌阁不稀奇,或者说全国各地都有,距离近的比如奉化溪口镇、江苏震泽古镇的文昌阁,在国内的文昌阁中排得上名。景宁大漈的护关桥,是少有的三层建构廊桥,一层为关帝庙,二层为文昌阁,三层为魁星阁,远远看去,似桥如阁,桥阁相连,也很特别。记忆中的文昌阁究竟是在武义的俞源村?还是在郭洞村?问了武义出身的沈教授,似乎没有明确的答案。后来想想,觉得也正常——武义有历史,重文化,武义城里就有文庙与文昌阁,影响更大。当然为了给我模糊的记忆指出一点方向,车过武义范村的时候,沈教授说,诺,范村就有文昌阁。匆忙一看,果然,坐在车上就能看见。资料显示,这座文昌阁原址在范村百家地自然村,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最后完成于道光十七年(1837),前后历时80余年,由四合院和小三合院组成,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四合院坐北朝南,门厅面宽五间,天井地面卵石铺设,是子孙安静读书之所。阁内存有一块道光年间武义进士顾倬槱(1785—1844)撰写的碑文,讲述了建此阁的前因后果和历经的曲折困难。阁与碑均具有史料和保护价值。2013年被拆卖后,2020年村委会斥巨资买回复建在范村。——不是我以前见过的那座。
范村,有山水相融的自然味道,有高低成趣的传统建筑,这种质朴的古村落,总令人眷恋和向往。并且,这范村是北宋范仲淹侄儿后代的聚居地。这里就要说到武义的另一个特点了——不少村落与名人相关。比如陶溪镇的陶村,村民以陶姓居多,追溯起来,他们的始祖都是陶渊明。村里有全国文保单位延福寺。1934年林徽因、梁思成应邀来杭州讨论六和塔重建事宜,听说延福寺可能为千年古刹,因此南下考察延福寺并测绘,考定其为元泰定三年(1326)的建筑。“此大殿实为罕见之孤例。”梁思成后来在书中写道。上世纪50到80年代,又有陈从周三访陶村。现在陶村还有许多被游人忽视的明清古民居,祠堂和古建连片,气势不凡,相当精美。这次去陶村,过东西二溪上的镇澜桥、普济桥、永遂桥,眼前出现石门、灰砖粉墙、造型宏阔的古屋、祠堂。如果登山俯瞰,可见后山脚、西山下、上下畈心和街路两旁,共有古建筑六七十座,而且,几乎每一幢与陶渊明都有一些渊源。更早的名人则与竹林七贤相关。说是阮咸的儿子阮孚,弃官隐居于武义明招山;刘伶的女儿嫁给了阮孚的胞弟阮侯,隐居在武义白阳山……还有不得不提的吕祖谦,好脾气,好学问,一部《东莱博议》,是当时最牛的“高考(进士)指南”。后人将吕祖谦在武义明招山上的讲学地,称为明招讲院。这次也作了拜访。噢,还有李渔!武义昆曲的诞生与他有关。陶村昆曲(也称草昆)的创始人之一徐凤鳌,从兰溪到陶村做药材生意。他是个昆曲迷,祖上与戏剧家李渔交厚。宣统年间(1909年),他领头建了一个昆曲坐唱班——“儒琴堂”,代代相传,《昆剧艺术》曾发文称,陶村的演出团队,“在解放后是金华一带唯一的昆剧专业剧团”,“是浙西实力最雄厚,演员人数最多的一个昆班。”现在的武义陶村的昆曲,已是浙江省省级非遗,陶村是号称南方“两个半昆曲”之乡中的半个。
文化的传承,今天多用文脉赓续一词。这里面有实体文物,有口头传说,还有一种文化的风气及传统文化人的习气。这种附着在人身上的文气,在武义文庙我遇上了。看我心心念念追索无绪的印象,沈教授索性把我带到了县城里刚刚修复完成的文庙。文庙,通常可分为三类:一种是由孔子后人所建的“孔子家庙”,二是帝王和官员专用的国庙,三是与“庙学”互通的学庙。实际上,除了作为国庙的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现在曲阜孔府家庙、衢州家庙这四座孔庙外,我国其他的孔庙都属学庙性质。与单纯祭祀孔子的孔庙和国庙相比,属于学庙的文庙,除了有祭祀功能外,还需附设在地方官学(儒学)之内。绵延2000余年,文庙的建筑构成和祭祀活动形式,大体有一套共同遵守的原则。武义文庙是按照清代嘉庆县志中的文庙图,按图索骥修复完成的,修旧如旧,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紧挨文庙,建有一座碧瓦朱檐、突兀耸立的双层阁楼,门洞上方“文昌阁”三个苏体大字,笔力遒劲稳重。不太一样的是边上有孔园,属于孔庙建筑的配套园林,园里亭台毗邻,假山、莲池袖珍,树、花葱郁旖旎,透着江南园林别致秀奇的风情,应该是昔日学生于学习之余,实践一张一驰的地方。
天有雨,俯首快步进入。忽听得左侧戏台有一女声欢呼,极有昆曲的韵味,叫的是同行的当地一位诗人的笔名。忙抬头,戏台上有三位游园的女士,有一位满脸笑容,俯身栏杆,双手欢快地比划着。啊呀,文化人大受欢迎呢。不禁感叹:武义真的是一个爱文化有传承的地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