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此次为本年最后一次发文,祝大家新年万事如意、安康!】

1962年 姜国宪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姜国宪摄

陕西产棉区关中平原的泾阳县三渠公社同宫张生产大队第一生产队社员,正在耙、碾棉地,准备播种。

1962年 安克仁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安克仁摄

陕西省主要小麦产区,入春以来雨水很少,普遍出现旱象,3月下旬到4月上旬又连续两次霜冻。咸阳市渭城公社滩毛生产大队滩毛生产队社员,担水栽种高产作物红薯,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1962年 来知章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来知章摄

咸阳市钓台公社在渭河南岸修建了四座机器抽水站。这是八一抽水站的工人正开动机器给小麦浇返青水。

1962年 姜国宪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姜国宪摄

在陕西境内秦岭北麓棉延数百里的山坡上,已初步形成一道果树林带,有一部分果树已开始结果。果树成林面积约有50万亩,其中80%左右是1958年后栽培的。

1962年 安克仁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安克仁摄

大荔县3000多亩黄花菜已陆续成熟,现已大部分采摘完毕。图为主要产区的苏村公社社员正在采摘菜花。

1962年 王胜杰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王胜杰摄

渭南县官道公社中苏友好大队,繁殖秦川牛取得成绩。从1956年起,全部适龄母牛连续六年达到一年一胎,牛的质量也大有提高。除满足本队使用,几年来还支援了外地。

1962年 姜国宪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姜国宪摄

郿县齐镇公社园林场工人收摘良种葡萄——玫瑰香。

1962年 张毓秀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张毓秀摄

陕西省大巴山区盛产山货。当地各人民公社趁旺季组织社员上山采挖各种山货,商业部门也派人进山及时收购。图为西乡县骆家坝公社回龙生产队社员在收割棕片。

1962年 姜国宪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姜国宪摄

渭南县双王人民公社著名植棉能手薛俊秀(中)向社员们传授精选棉种技术,争取明年棉花增产。

1962年 姜国宪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姜国宪摄

山西运城县全国著名植棉模范曲耀离,访问了渭南县全国著名植棉模范张秋香,交流植棉经验,共商增产大计。

1962年 和坪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和坪摄

延安农业科学研究所近年来选育出一批适合山区种植的作物良种,因时因地制宜的向农村推广。这是所内技术干部正在对谷子良种“大红袍”进行鉴定。

1962年 阎槐龄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阎槐龄摄

陕西省正在筹建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纪念馆。图为纪念馆筹委会邀请西北大学、陕西师大和省、市文史馆等单位的专家座谈,征求对纪念馆的意见。

1962年 安康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安康摄

三原县安乐公社东毛生产大队,从1956年先后参加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已成为生产中一支新生力量。

1962年 王胜杰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王胜杰摄

铜川矿务局第一煤矿,从1958年以来,有100多名青年矿工迅速掌握了井下生产技术,,其中有不少工人被评为“五好青年”和“六好工人”。

196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秦代都城咸阳的故址,进行了部分勘察和发掘。图为秦代都城咸阳故城的下水道遗迹。

胥志成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胥志成摄

1962年全国无线电操纵航空模型冠军赛,于1962年8月26日全部结束,西北工业大学和陕西队分获冠亚军。

马健翎(中) 1962年 和坪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健翎(中) 1962年 和坪摄

陕西省戏曲剧院演出了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剧作家马健翎创作的三个剧——《血泪仇》、《鱼腹山》、《十二把镰刀》。马健翎对剧本进行了修改和加工,音乐和舞台美术也作了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