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1936年的一天,党中央正在开例行的干部会议。

等会议开的差不多了,毛主席下意识摸了摸口袋,发现身上没有烟了,就将目光转到了坐在一旁的邓华身上。

邓华年轻有才,是毛主席十分喜爱的军队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当毛主席看见邓华的军装口袋和大家不大一样,竟然鼓鼓的,便打趣的问道:

“你口袋里的白金龙还有没有?”

邓华虽然明确说有,但动作慢慢悠悠,很小心地从口袋里头摸出一根,递给了毛主席。

见到聂荣臻和其他几位站在旁边,就再次慢吞吞摸出几根给了他们。

见到邓华的这一举动,会议厅里瞬间扬起一阵开怀的笑声。

邓华为何会引起毛主席的注意?除了递烟,他和毛主席之间又发生了哪些趣事呢?

多次战役锻炼出的沉稳指挥

1910年,邓华出生在湖南省的一户书香门第。

邓华从小就非常喜欢看书,借着家中书房的便利,他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描绘英雄人物的书籍早早看了个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最喜欢扮演成赵子龙等英雄豪杰,经常拿起家里的扁担当作长枪短矛耍上一把。

在中学求学期间,当邓华看到旧世界的灰暗不堪,怒而发文,宣告自己的志向,他在文章中激昂地写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人就应该献身来报效祖国,挽救国家的危亡!”

1928年,由朱德、陈毅等人领导的湘南起义爆发。

得知消息的邓华立刻日夜兼程,赶往当地的起义军报名,并在井冈山见到了毛主席。

年轻的邓华非常兴奋,他深深地敬佩着毛主席的学识和气度,便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在战斗中努力学习,提升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1月,因为战略要求,邓华跟着毛主席率领的红四军主力,离开了红色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2月,他参加了大柏地战斗。

此时正青春的邓华不怕牺牲,也不畏惧挑战,竟拿着枪直冲入敌军之中,奋勇杀敌。

激战之后,背着一身疲惫的邓华却没有选择休息,他窝在祠堂里,凑近了马灯的那一点点灯光,正兴奋不已的抄写《孙子兵法》。

虽然出生于书香世家,可邓华家中却并没有讲述关于兵法的书。

正巧,大柏地战斗之后,他们从敌人那里缴获来了一本《孙子兵法》。

夙愿得偿,邓华非常兴奋,可他并不准备自己私藏,而是早早打好报告上交团部,因此想要阅读的邓华只能在上交之前连夜抄写这本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一边抄一边想,在大柏地战斗中,毛主席巧妙选择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形,以逸待劳,指挥红军隐藏在树林之中。

等敌人追赶红军部队到达埋伏地点时,毛主席果断分出一波兵力包抄敌人后路,又让一批红军正面迎击,很快就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兴奋之余,邓华惊讶的发现,这次战斗竟正好和他正在抄写的《孙子兵法》中“先处战地而待敌”切合起来。

这一瞬间,他深刻意识到,一旦巧妙地把现实经历和我国古代兵法中的知识结合起来,就将产生如此巨大的作战成果。

邓华越发兴奋,坚定了一定要好好研究兵法的想法,手下不停地抄写这些文字,一直到清晨,他终于抄完了这5000多字的《孙子兵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邓华也由衷的佩服毛主席的学识以及军事指挥。

而在之后的革命岁月中,邓华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他都坚定地支持毛主席提出的正确主张。

另外邓华也越发努力地在战争中学习战术,在战术中理解战争,在无数次的战役中锻炼自己,逐渐成长为一个共产党所需要的优秀将领。

爱唱京剧的年轻将才

而将毛主席视作精神导师的邓华,一路追随着毛主席的前进步伐,18岁当选党代表后,他渐渐在战场上历练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一套指挥办法。

1929年,邓华跟着红军,在毛主席、朱德的指挥下乘胜追击,占领了长汀城,红四军攻占长汀城之后,当地为了加强部队建设,发动群众,广泛组织了土地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时,读过书有思想的邓华就将大家组织起来,和战友们走街串巷,来到当地百姓的家中,向大家说明了党的政治主张、以及为民为国的政治理想。

在他和战士们的努力下,当地百姓都非常支持党的革命事业。

也因为这些经历,邓华越发理解到建立红色政权的重要性和人民群众对党的重要意义。

因此,5月红军入闽之时,邓华果断加入了第三纵队广泛开展游击斗争。

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红军三打龙岩,经过数小时激战,敌军全部被歼。

之后,邓华参加了红军长征,并在渡过金沙江时,率领自己的第二团为红军开道架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日军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深知中华民族正处在危机时期的毛主席明确指出,我军要以华北雾灵山一带当做根据地,与敌人进行游击战争。

参与游击战争的人选非常重要,经过一番缜密思考,毛主席将目光放在了当时还是独立团政委的邓华身上。

1938年5月,接到中央任命的邓华率军从涞源出发,一边发挥游击战术的力量支援全国抗战,一边深入敌后,在雾灵山开展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趁敌军松懈之时,邓华率领军队强势插入山区,迅速开展当地的抗日救亡活动。

他不仅突袭日军据点,缴获无数重要的枪支弹药,还向毛主席学习,抓住时机,趁敌军恐慌焦躁之际,直接发动攻击,迫使当地的伪军向红军投诚。

在邓华的努力下,以雾灵山为中心,建立起了一道既能抵御敌人疯狂扫荡,又能插进华北日军统治的尖刀屏障。

极大牵制了日军在华北的统治,有效帮助了日后红军利用地形开展的抗日活动。

抗战胜利之后,邓华又率领军队指挥了解放天津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月14日,一开始邓华受命领兵攻占塘沽、大沽几个重要通道,以封锁敌人出逃的路线。

但经过邓华的观察,发现这两个地方易守难攻,强行突破不利于我军下一步行动,便主动向中央请求改变攻占计划,集中有生力量攻打天津。

毛主席看到之后,立刻拍电报过来,称赞他道:

“邓华同志细心,你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

得到毛主席的肯定,邓华立刻指挥两个纵队,由东向西突破天津国民党守军防御工事。

经29小时激战,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了天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邓华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指挥我军用木船土艇渡海登陆。

摧毁了国民党在海南岛修建的所谓立体化防御体系,创造了“木船战胜军舰”的战争奇迹。

而这一次次的战役,让毛主席越发欣赏邓华的指挥才能。

也因此,在之后的抗美援朝中,毛主席等人才决定任命邓华为志愿军的副司令员。

而在赶赴鸭绿江之时,邓华仔细观察了当地地形和我军的优势,果断提出我军应该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

这一战术得到了彭德怀和全体指挥成员的一致同意。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邓华日夜紧张地关注着战场局势,时刻调整自己的战术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也多次表示:

“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过不少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1952年冬,战争处于转折关头,毛主席电令邓华回国接受任务。

在经过二人的思考判断下,都认为朝鲜半岛西海岸指的挥机构不健全,应当加强和扩大。

毛主席更是直言:

“最好你亲自去,你去了,我放心!”

这也充分说明毛主席对邓华军事能力充分的肯定和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邓华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

经过邓华的安排,西海岸形成了固若金汤的海岸防线,彻底粉碎了美军登陆的企图,在朝鲜东、西海岸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

不止一根烟:毛主席与邓华的深厚情谊

从井冈山战役到朝鲜战争,风风雨雨几十年,邓华一直追随在毛主席身边。

两人一方面是亦师亦友的革命伙伴,一方面也是志趣相投的好友,他们之间也因此发生了非常多的趣事。

与白皙的面庞不同,邓华治军严厉,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总是工作到深夜,因此时常需要香烟来提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在长征途中,他率领一队人马向西兰公路发起进攻。

战斗顺利结束后,他竟意外地从敌军那里缴获来了好几箱高级的“白金龙”香烟。

这个香烟在当时可是难得的,但素来喜欢抽烟的邓华却果断的上交了。

因为在邓华眼里,红军是一整个集体,他是这其中的一份子,自然不能因为个人的私欲,而扣下任何缴获来的重要物品。

上级听说了他的这件事,便劝他说:

“缴获物品的人怎么能没有功劳呢?”。

并为他留下了一些“白金龙”香烟。

拿到香烟的邓华将军却舍不得抽,时时将它们带在身上,只有困的很了,才会小心拿出来一些点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中央将干部们聚集到陕北开会。

毛主席正巧兜里没有烟,又看到邓华的军装口袋鼓出了一个圆圆小包,知道他或许有还没抽完的烟。

便拍了拍邓华说道,“你的白金龙还有没有?”

邓华听到了之后,小心打开了自己的口袋,慢悠悠拿出来一根,交给主席。

又看到聂荣臻几位同志立在旁边,邓华思考了一下,又轻轻地拿出来两根,分给了同行的干部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看到邓华的样子,就笑着跟他说:

“这位同志,不喜欢把财露出来呢。”

邓华又摸了一下他的口袋,连连摆手,不好意思道:

“没有没有,只是想要细水流长罢了,这么多同志在这里,我怕不够分的。”

看到邓华这么诚恳,大家听到了之后都哈哈大笑。

等到红军东渡黄河之前,毛主席前来为众人送行,临行之际,身后的黄河好像也在为送别战士们而奔腾咆哮。

毛主席感触良多,便改编了一句李白《渡远荆门外》中的一句诗句,念诵道:

“涉远祁连外,来从楚地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中的大多数将士没听说过这两句诗,一时没能明白毛主席的意思。

大家就好奇地向毛主席询问,只有邓华明白了,立刻向将士们解释,毛主席这是触景生情,改编了李白的诗来为我们饯行。

说完,战士们恍然大悟。

告别之后,就像李白诗中所说的那样,即使心中仍怜故乡水,但战事吃紧,将士们奔赴万里之外,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未来而拼命奋斗,因此能够不惧牺牲。

后来,邓华和毛主席走雪山踏草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在这一次次的交往中,两人之间的交流越发深入,早已不止当时一支烟的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

自1927年加入共产党以来,邓华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军队的建设。

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忠贞不屈的相信毛主席和人民,对革命事业始终充满信心。

他和毛主席之间的情谊让人感动,他们为人民付出的一切,也会被人民铭记。

邓华这一生所做的事,都无愧于他青年时所写在文章中的誓言:

“青年人当献身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解放亿万生灵涂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