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四川博物院、湖南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18家文博单位协办的“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于2月6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

此展以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地域文化为主线,集中展现了商周时期巴蜀、荆楚、吴越三大文化圈既独具气质、风格各异,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文明气象,并汇聚了来自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陕西、江苏、浙江等省市的共137件(套)珍贵展品,一级文物占比近40%,数量庞大、种类丰富。这是广东省内首个面向观众展示长江流域青铜时代绚烂文明的展览,也是广东省博物馆近年来引进的文物级别和数量最高的展览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海报 展期为2024年2月6日—6月2日 位于 广东省 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展览票价: 全票 60元/人,半票30元/人

展览由“巴蜀并辉”“群雄竞华”“多元一体”“天下归一”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巴蜀并辉”将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新都马家木椁墓等东周时期墓地和墓葬群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置于长江流域的视野下进行解读,多角度展现巴蜀文明的神秘与独特;第二部分“群雄竞华”,以商王朝南下的首邑和军事重镇盘龙城遗址为起点,揭示一方诸侯王国的赫赫威仪、荆楚风土的奇谲浪漫、吴越先民的尚舟善武,突显长江中下游地区青铜文明的鲜明特色;第三部分“多元一体”,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纳入以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为文明核心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格局进行分析比较,诠释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长江流域青铜文明和长江、中原两个区域文明异彩纷呈、交流互鉴的特点;尾声部分“天下归一”,讲述了秦灭六国,天下归一,风云千年的长江流域青铜文明融汇在华夏主体文明之中这一沧桑巨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部分重点文物

铜人面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 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量庞大的各类器物,揭开了古蜀文明神秘的面纱。这些器物中最为神奇,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众多的青铜造像了。面具是三星堆青铜造像中一个大类,二号祭祀坑出土了20件人面具。它们总体形象是方脸、宽额,宽横眉,杏叶形眼,鼻翼丰肥,耳垂下多有圆孔。有些面具在脸型、耳朵长短、鼻梁高矮上有所区别。比如这件铜人面具耳朵较短,鼻梁短直,嘴巴宽阔而嘴角上扬,露出神秘的微笑。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人面具对研究古蜀人的面貌特征、身份职能和宗教习俗提供了重要物证。

人骑骆驼铜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公元前 475—前 221 年)1973 年湖北省荆州市荆门县后港 1 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此器形制在青铜灯中极为罕见:人骑着骆驼,手里拿着一盏铜灯,用铜灯照亮着前路,意境深远,回味无穷。人形铜灯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延续至汉代。其中人骑骆驼形象的铜灯造型独特,目前仅发现于湖北战国楚墓中。骆驼造型出现在长江流域的楚地,是楚人与北方各族乃至中亚诸国行旅出入的艺术反映,从侧面勾画了楚国的对外开放情况。

擂鼓墩2号墓编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41—前284年)1981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擂鼓墩2号墓出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此套编钟共36件,均为甬钟,分为大小两种。大型钟正鼓部纹样有所不同,可分为操蛇神人纹钟和兽面纹钟两种;小型钟形制、纹饰相同,大小有别。不见钟架随葬。此套编钟规格略小于曾侯乙墓编钟,风格与曾侯乙墓编钟极其相似,而音乐性能稍逊。先秦至两汉时期,以铜编钟、石玉编磬为主体乐器的“金声玉振”是最庄严、隆重的音乐礼仪,在重大祭祀、朝聘、宴享活动中不可缺少,也是上层身份等级的象征。

编辑|张诗溦

审校 | 周章胜

图片 | 广东省博物馆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