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乡土文化中,除夕夜有着一项悠久的传统,那就是摆放一些特殊的食物。老人们常说:“除夕四不摆,财福不进门。”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实际上却蕴含着一定的道理。过年与美食的联系早已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可以追溯至西晋时代。周处在《风土记》中曾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除夕摆放美食的传统中,既是为了烘托过年的气氛,也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2月9日即将来临,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四不摆”指的具体是哪些食物。每个地方的习俗略有不同,但摆放的食物都具有当地的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美食也在慢慢地演变。

我家乡的传统美食有四样:

第一样:米泡

“米泡”是我们当地的方言,北方人称之为爆米花,但在我们这里,只有用糯米或大米炸制而成的才能被称作米泡。过年时,这道美食必不可少,每家都会备足。将米泡摆放在托盘上,客人来访时,直接用手抓取,或者用碗盛放,加些白糖和开水,搅拌后即可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家乡有一个传统,就是去别人家做客时,无论吃没吃过,都要尝一点。这不仅代表着主人的好客,也寓意着一年到头都能过得“吃香”的美好生活。米泡是招待客人的上好食品,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泡水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样:炒花生

花生被称为“长生果”,寓意长寿健康,象征着长命百岁。在我们这里,花生通常是自己种植的,过年前开始收获,这就是我们说的炒花生。收获后的花生放置一段时间,据说这样可以降低花生的火气,使其更加适合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夕桌上摆放着炒好的花生,尽管生活条件好转,但这一传统依然延续下来。

第三样:砂糖橘

在众多水果中,除夕家里必定会摆放砂糖橘。这种个头小小的水果,口感甜美,且不占太多空间。砂糖橘寓意着“甜甜蜜蜜”,价格也较为低廉,一般几块钱就可以买到一袋。将砂糖橘摆放在桌上,剥去皮后即可享用,甜美的味道仿佛预示着丰收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摆放砂糖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颜色鲜艳夺目,象征着大丰收的到来,无论是家里种庄稼还是外出打拼的人,都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富裕的新年。

第四样:糖果

糖果是除夕桌上必备的食品,种类不断变化。最早的时候是大白兔奶糖,后来是软软的水果糖,然后是金色包装的硬币巧克力糖,近年来还有士力架和阿尔卑斯等。尽管种类繁多,但都表达着同样的美好祝愿,即希望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摆放糖果,都会引来家里孩子们的热情。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又会有新一代的孩子们加入到糖果争夺战中,这样的热闹场面也成为了家庭团聚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些食物看似简单,却承载了老一辈的回忆、中年人的美好以及孩子们的欢乐。有人问,什么是财福?我想,这便是财福——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欢乐。而这些美食,不仅是沟通的媒介,更是拉近几辈人关系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