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后期,朱家角有一批知识青年,大部份是文学爱好者。曾自动组织过一个租书铺,叫未苗书屋,地址在永丰桥端丰昌南货店隔一间靠街的房子里。图书的来源都是把个人自己买的图书拿出来免费公开租阅。抗战胜利后,这批知识青年为了各自的前途,有的升学、有的就业,因而自动停办了,我也考入了上海大夏大学去读书了。

1947年初,我因上不起私立大学而辍学在家,并经人介绍在朱家角城隍庙小学教书。于是当时还留在朱家角的这部份青年,又自动在放生桥堍,借到了一间房子重新办起了以出租图书为内容租书铺,并设有阅报处,有人来可以在这里小坐休息。交换思想和评论当时时政。这个租书铺的名字叫朱泾书报社。筹组这书铺的人员有:周子东、任静仁、包锡束、吴成一、陈顺奎和我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朱家角城隍庙小学老师留影

在此同时,中共地下党组织派郑慕贤同志来青西开辟工作,我也于同年八月经郑慕贤介绍加入了共产党。我们在当时都是以教员的公开身份开展工作的。经过党组织的研究,觉得这个书报社的成员,大都是年轻中学生。他们对国民党的统治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满情绪。书报是有效的宣传工具,可以运用这个租书铺向大众宣传先进思想。因此,可以扶植它、支持它。并要我经常与他们取得联系。大约在1948年底、1949年初,我得到党组织的批准,曾在这个书报社里发展了任静仁、包锡荣、陈奎等同志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建立了团小组。从此,书报社的目的、任务更明确了。除公开出租图书外,还秘密向一些可靠青年传阅进步图书如《大众哲学》、《西行漫记》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慕贤时任朱家角市委书记

1949年5月,青浦解放了。中共朱家角市委也成立了。郑慕贤同志为市委书记。接着县委召开会师大会。会后一些地下党员又集中去无锡参加了苏南区党委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学习。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在此期间。书报社的成员,由市委介绍到松江地区新华书店(松江解放要早几天,它是中心支店)要来了华中新华书店出版的毛主席著作《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和《俄华词典》等有关图书几十种,由书报社公开发售、并公开挂出牌子、经售新华书店图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书店发行毛主席像

在新华书店购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天,锣鼓鞭炮声,热闹非凡。群众看书购书十分踊跃,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他们迫切地需要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所以第一批运来的书很快就售完了,以后又陆续从松江要来图书。这个时候我也学习结束回到了朱家角市委任秘书,书报社的部份人员,也由郑慕贤同志介绍到中共青浦县委干部训练班学习,正式参加革命。那时,朱泾书报社在实际上已经由出租图书改为销售新华书店的图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书店送书下乡

1950年初,组织上通知我工作调动,要我去青浦报到。县委宣传部长陈锄找我谈话,要我负责筹备成立新华书店青浦支店。没有店面,就在县委大院斜对面一家靠街的私人住宅内借了楼下的一间房子办公,就由我一个人先干起来。

根据县委的指示,决定一方面先发行课本,找店面,另一方面向苏南分店联系建立关系。于是我一人跑上海华东总分店课本发行部要来了课本,向学校发行。边收款边记账,上上下下都是一个人。实在太忙,就请宣传部的同志来帮帮忙。总算把春季课本发行结束了。这时经过组织的同意吸收了陈顺相同志帮助记账,当会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1月青浦新华书店成立

1950年下半年,我们在聚星街找到了一间门面,作了一番整修于年底前正式搬家。1951年元旦新华书店青浦支店正式成立并开门营业。在此,原来在朱家角的书报社正式宣告结束,人员也先后参加了工作。所经售的图书,都无偿地移交给了青浦支店。就在这个时候,书店的人权、财权都收归给苏南分店。经过组织同意我又在当地吸收了陈明环同志,任门市部营业员,分店派来了杜梦君同志任流动供应员。至此,新华书店青浦支店就初具规模了,当年销售书籍43.7万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1月调吴潭寒同志任苏南分店经理

1951年初,苏南分店寄来了调令,调我到丹阳支店任经理,并派来了汪家杰同志来替我的工作。过了春节,我起程到丹阳去报到了。从此,我就离开了生我养我,培育我成长的故乡——青浦。

本文作者:吴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