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在首页首屏发布海报,向社会征集安全隐患线索,并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馈。

此举触达群众生产生活,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成为“大众”强化自身服务属性的一次有效尝试。目的就是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各方齐抓共管,一起把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揪出来、消除掉,让大伙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媒姓党,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时代进步的记录者,更是社会治理的参与者。

服务大众,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回拨时间的指针,85年前,在大众日报创刊之始,“为大众服务”的主张就写在了发刊词中。自此,“服务大众”就成了大众日报一以贯之的基因和价值坚守。

在革命根据地,我们的先辈曾介绍“庄户学”经验、开辟“工农园地”栏目,通过识文断字、交流思想,帮助贫苦大众在文化上翻身;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及时报道菏泽杀猪“两把刀”的故事,充分调动起群众养猪的积极性,帮助群众找到致富门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为农民工讨薪,为老区人民修路、打井;随着媒体融合发展推进,我们以技术赋能,促业态迭代,推出看直播挂名医号、壹点帮办等产品服务,服务手段越来越多,服务半径越拓越宽,不断打通服务大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我们服务大众,大众亦像一片沃土,深情滋养着我们。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大众、根植大众、服务大众,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获得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才能赢得大众理解、尊重和支持,才能更好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

跨入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作用不是变弱了,而是更强了。媒体智能化、移动化、数字化的特点,充分促进了媒体与用户之间、用户彼此之间的广泛连接。媒体生态在变,服务大众的思维、方式、方法也要随之而变。这就要求我们变革理念思路,创新方式方法,精准对接需求,做大做优服务,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有效解决大众的烦心事、揪心事、闹心事,更好用“大众”服务大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大众”服务大众,就要联合更多力量,更好解决百姓难题。媒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连接更多资源力量,才能把服务做到大众心坎上。“大众”以平台思维,着眼搭建优服务的大生态,与110、120、119等开展合作,探索服务新模式,开发新功能模块,加快完善大平台“新闻+政务+商务+服务”生态集成。我们要更加主动对接政务服务、居民生活,吸引更多职能部门关注、入驻和交互,助力相关职能部门延长服务链条、拓展服务空间;聚焦跨界整合资源,对接用户商务需求,助力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共同推动社会治理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用“大众”服务大众,最根本的是要做好主责主业。不管媒体形态如何变化,好的内容永远是稀缺的,永远是大众的刚需。“大众”深耕山东首发、解析热点事件、挖掘齐鲁文化、回应群众关切,就是要在信息爆炸、观点过剩的互联网时代,为大众提供最权威、最及时、最准确的解答。更好服务大众,就要聚焦大众,触达大众,和大众深度互动,把笔触、镜头更多对准群众,把版面画面更多留给群众,把最优质的内容送达到大众手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愿参与、真点赞。

(大众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