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丹

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有这样一句话:“铜鼓黄精看‘精正’。”说的是铜鼓县温泉镇精正农林科技公司。短短几年时间,铜鼓县的黄精产业名声大振,“看精正”就非同一般。

年关时节,笔者来到该公司的黄精种植基地,一簇簇的黄精长在地里,看见几名工人在公司负责人李长江的指导下,挥着锄头大汗淋漓地忙碌着冬季施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今年41岁的李长江中等个头,说话随和,与笔者握手,动作干练有劲。

说起黄精,李长江的话就多。说起他的黄精产业基地,李长江就显得有些兴奋。“黄精可是我们这里的宝贝,为村民脱贫增收立了大功。”李长江打开话匣子。

李长江20多岁就外出闯荡,与人合伙做国家电网输电配套工程,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他平常喜欢关注新鲜事物,一个偶然的机会,李长江无意中看到一家黄精种植基地,触发了创业灵感。他想,老家铜鼓的原始山林里,就生长着许多野生黄精,这么熟悉的植物竟然有如此广阔的市场,为何不回家乡发展黄精产业呢?

2020年,38岁的李长江毅然决然地放下在外打拼的一切,回到家乡,决定通过发展黄精产业带动乡亲增收致富。然而,当他揣着梦想和十几年来的所有积蓄全力投入黄精产业后,发现并不容易。

黄精是野生的,采挖不易,产量低。李长江开始进行黄精的野生驯化,以家种的方式试种黄精。他加入到当地的农业企业,求教家庭作坊,潜心学习技术。他每天与当地农民交流,到山里、田间地头查看。一个多月的摸爬滚打,这个平时已习惯西装革履装束的大男孩,不仅跑烂了很多鞋,而且从白面小伙变成了黑不溜秋的“老男孩”。

一段时间以来,李长江迫不及待地“拜师”学习黄精培植技术。通过牵线搭桥,他先后与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省农科院相关科研单位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其中,朱培林教授的黄精种植技术给予了黄精在铜鼓大面积种植的可能性。说干就干,李长江动用十余年来的所有积蓄,还向银行办理了贷款,打响了进军铜鼓县黄精大规模种植的“第一枪”。

2021年5月,李长江企业的黄精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在铜鼓是名副其实的黄精种植“第一人”。随着规模的扩大,李长江意识到,只有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公众品牌,才能实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随后,李长江提出了“黄精全产业链”发展规划构想,并成立了精正农林黄精种植专业合作社,向社员推出免费提供种苗、专家团队免费指导、保底价收购等服务举措,有效解决了种植户种植黄精带来的种苗成本、种植技术、长周期带来的价格波动等问题。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吸引300多农户签订协议加入种植团队。

“合作社免费提供苗子,收获后兜底回收黄精,中途培训、现场指导等服务全都免费,农户种植黄精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李长江兴奋地说。

李长江告诉笔者,截至2022年底,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镇500多农户种植黄精6000多亩,每年收购农户和周边省市的黄精原料上千吨,为种植户增加了上千万元的收入。

为提高黄精的附加值,2022年,李长江注册了“倾荟园”商标,迈开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的步伐。他还邀请江西农业大学、江西林科院有关专家,开展“九制”多花黄精茶制作工艺技术研发与应用。他与专家团队深入研究,采用陶瓷罐收集黄精汁、多次蒸制黄精茶的技术路线,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此技术背景下,李长江开展“黄精蜜饯”“黄精芝麻片”“黄精酒”等药食同源系列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持续推动农民就业增收,精正农林公司的效益也节节攀升。李长江乘势而上,将公司的大量收益投入扩大再生产。今年,李长江企业的黄精种植面积达到9000余亩,直接带动500余户农户、2000余人拥有稳定的“黄金收入”。“仅在在温泉镇的黄精精深加工企业,每年解决200多人就业。”李长江自豪地说。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弯水,可李长江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李长江了。随着黄精产业在铜鼓的茁壮成长,“黄精达人”的雅号渐渐成为李长江的身份名片。近年来,在铜鼓县委县政府和温泉镇的大力推动下,全县黄精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截至目前,铜鼓县已注册黄精产业企业、合作社10余家,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种植黄精6万余亩。初步形成了产品多元化、生产组织化、产业链条化、营销品牌化的黄精产业发展格局。

依托铜鼓的青山绿水,有着“植物黄金”之称的黄精正蓬勃生长,铜鼓黄精产业长势喜人。李长江告诉笔者,目前,“铜鼓黄精”已经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铜鼓县也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黄精之乡”称号。“2022年,我被评为江西省林草乡土专家,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林草乡土专家,同年9月还被评为江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

通讯:黄鹏杰 辛冬妹

审签:郑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