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收藏家的葬礼上,遗嘱却不见了。哪怕现场被封锁,每一个角落都被搜查过,却依旧没有什么收获。

最终,只有一个地方引起所有人的注意,那就是刚刚下葬的那位收藏家的墓穴。

而当所有人正准备去一探究竟的时候,却发现棺材中没有遗嘱,反而多了一具尸体。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而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来自美国的埃勒里.奎因的这本《希腊棺材之谜》,被誉为是作者载入史册的神作代表,让人在看书的过程中会觉得,越是聪明的人越是猜不到结局。就像读者说的,“只有上帝和奎因知道结局”。

是的,当我们细细读完这本书,确实觉得,悬疑事件一环紧扣一环,在山重水复之间,当我们以为案件无法继续的时候,下一个路口,我们又再次遇见曙光。而案件最终得以告破,其实考验的依旧是人心。如果那个人不那么贪心,或许真的有可能在一计又一计中,消失于人海。

01看着合理的证据,可是故意安排的

收藏家的葬礼上,一切看着都是悲伤凝重的。然而在这种氛围之下,有人觉得有点紧张,虽然说不出是为什么,仅仅只是一种直觉。

然而,在安排完葬礼的一切之后,到了公布遗嘱的时刻,却发现,原本保险箱里的遗嘱不见了。而在当时并没有其他人进入到这里。

之后警方介入这件事。在一系列的排查之后,他们觉得,会不会被人带到墓穴之中,因为这份遗嘱在收藏家去世之前紧急被修改过。

顺着这条线,他们打开了墓穴,没看到遗嘱,却看到多了一具尸体。所以,大家又慌了。警方根据目前掌握的事实,对案件进行推理和判断,以为这一切即将水落石出的时候,那些曾经被询问的人都跑来更改了口供,案件顿时陷入僵局。

其实,直到案件最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最开始我们看到的这些证据,其实都是凶手安排好的,目的就是为了误导警方的判断。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其实都是有一定的欺骗性的。然而,我们却总是习惯根据我们的眼睛所见来下结论。所以很容易会一叶障目。

而当一切的问题都被揭开的时候,真的有点像奎因警长那样,挺受打击的。

02看似合理的推理,其实需要证据支撑

所以后来,奎因警长在说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就变得比较谨慎。

书中也给出了他一再求证的过程,虽然这些内容不看到最后,我们实在看不懂他到底想干嘛。后来才知道,原来都是在寻找支撑推理的证据。

当然,这中间还是得十分谨慎,因为我们需要再三论证,这些证据是否是被安排的。所幸,最终的那场“当场抓获”,便有了最大的说服力。

所以,我们为什么一再强调,做人做事要实诚,存在的事情你可以说,捕风捉影的事情就别开口,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

就像破案需要证据,做人说话的时候也是如此。然而,当今的社会上,不知道为何,却总有一些人,总是习惯性地睁着双眼胡说八道,真不知道是哪一环的教育出了问题。

在书中,作者一直推行的就是“逻辑推理”的演绎破案模式。是非对错,是经得起推敲的,最终我们才能得到不容辩驳的结论。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03破案,有的时候是因为人性的贪婪

看过了好些推理悬疑类的小说,其实最终讲的都是人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后让凶手慢慢浮现出来的,除了破案人员的聪明和推理,剩下就是犯案之人本身的人性问题,像书中的这位,其实,如果不是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应该很少有人会觉得他就是凶手。

所以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们安排了一出戏,恰恰考验的就是人性中的贪婪和多疑,结果那个人真的相信了。所以,故事就迎来了大结局。

有人说,结局意料之外。又有人,人性意料之中。其实,都有。原本布了那么大的局的凶手,把所有人耍得团团转,最终却着急地想要去看一下,那幅画的真伪,所以盗走了警察局中的另一幅作品。然后,才有了最后被抓了个现行。

或许,所有的当事人,都想不到是他。但是,最终就是他了。

而故事的最开始,可能得追溯到五年前,甚至是更久的时间。或许一开始是两个人一起设的局,为的是骗一笔钱。然而,因为太过于贪心,所以被骗的人拿不出那么多的钱,这才慢慢地堆积了很多狗急跳墙的画面。

再后来,合伙的人彼此没有信任,所以危机悄然到来。再然后,就变成命案。其实,案件最终得以告破,沉冤的人得以昭雪,恰恰就是人性中的贪婪与多疑。

而在这起案件中,原本是为了找遗嘱而开了墓穴,最终却因为棺材多了一个人而破了一个连环案件。我想,看完这本书的人,都会被这个案件的推理所折服,也最终会被“天理昭昭”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