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在日本宫崎县耸立着一座名为“八纮一宇”的镇魂塔,为建成此塔,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从世界各地收集石料,其中有238块石料来自中国各地名胜古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意图用这座镇魂塔宣示征服世界的庞大野心,为其可耻龌龊的侵略行径寻找借口。

不仅如此,战败后日本不思悔改,不仅没有将这座侵略之塔拆除,还将其进行包装,试图为日本的黑历史洗地。

八纮一宇塔究竟有何说法?日本人又是如何将其进行包装的?

八纮一宇的由来

1964年,奥运会在日本东京举行,当奥运圣火传递到宫崎县时,日本政府将火炬传递点定在和平之塔。

根据时任宫崎观光协会会长的岩切章太郎介绍,和平之塔还有另一个名字——“八纮一宇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岩切章太郎宣称,八纮一宇意为世界和睦亲如一家,与象征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不谋而合,因此和平之塔的称号实至名归。

奥运圣火在塔下熊熊燃烧,寄托着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可对于圣洁的火焰来说,与背后的八纮一宇塔相提并论,是对它最大的侮辱。

在那个西方媒体控制舆论的时代,加之通信技术尚不发达,许多人听信了岩切章太郎的一面之辞,真就以为“八纮一宇塔”象征和平。

但谎言重复一千遍并不会变成真理,只会成为被高频传播的谎言,八纮一宇塔的真面目终有一天会被揭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由宫崎县反战人士组成的民间团体经过近十年的考据、拍摄,与宫崎电视株式会社联合制作了纪录片《石头的证言——和平之塔的真实》。

纪录片一经推出,颠覆了人们数十年来对和平之塔的认识,一段丑陋的历史呈现在世人眼前。

所谓“八纮一宇”,其中的“八纮”其实来源于中国古籍《列子·汤问》中成汤与夏革的一段对话。

据夏革描述,在渤海以东有一处名为“归墟”的山谷,归墟能容世间万物,而在这段问答中,夏革以“八纮”来代指广袤的宇宙,这也是古书典籍中首次提及“八纮”这一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日本人又是怎么将“八纮”这个概念偷过去的?这又涉及日本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

大和民族起源于何方,有学者认为日本人是由明石原人演变而来的土著岛民,也有学者认为日本人起源于东南亚,通过陆桥辗转迁徙至日本岛。

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人是6000多年前从中国东南部东渡日本的越人,比如《梁书·东夷·倭》中记载,倭人自称吴太伯后,即过去吴国的后裔,还有《三国志·魏书·东夷》中也曾指出,倭人的习俗与古时吴越一带的居民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隋唐时期,日本还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将我国的宗教律法、文学艺术带回当时尚且蛮荒落后的日本。

因此,哪怕日本人并非来源中国,其发展也与我国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八纮”的概念正是在双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被日本所剽窃。

根据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日本书纪》记载,日本的首位天皇,即神武天皇是日本传说中天照大神的后裔,他从宫崎县起兵,一路东征西讨创建大和王权。

为树立威信,神武天皇立下“掩八纮而为宇”的建国理想,表示要征服四海,将天下纳于天皇一家的统治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怎么看,这句话都像极了老板给员工画饼,完全没有可信度。

但在一千多年后,“八纮一宇”的概念却被疯狂的军国主义者当作口号,成为日本侵略他国的精神旗帜。

八纮一宇塔的建成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国力显著增强,通过对朝鲜和清政府发动的侵略战争,日本完成了原始积累,跻身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远在东亚的日本以战胜国的身份坐收渔翁之利,通过二十一条、《凡尔赛和约》等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主权,其军国主义野心展露无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做了亏心事的人都喜欢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可耻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自不例外。

1925年,日本宗教学家田中智学在面向陆军的演讲中,特地将“八纮一宇”的内涵解读为“集万邦为一家,即为八纮一宇”,也就是统一世界的意思。

田中智学这番话一说出口,别说是日本陆军,所有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都沸腾了,原来他们的侵略事业是得到老祖宗神武天皇的传承,没有什么比祖宗遗训更具备正统性。

八纮一宇的狂想与当时日本社会对外扩张的狂热思潮不谋而合,八纮一宇逐渐成为日军宣传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

在侵略过程中,日军有意识地收集或建造纪念物为侵略战争服务。

攻克南京后,日军一边在五台山等风景名胜建造神社,一边将所谓的“战利品”运回国内。

比如在南京近郊的一座兵工厂中,日军利用厂内剩余的铜料铸成一座三足铜鼎,将其命名为“南京大鼎”,供奉于靖国神社内以宣扬日军战果。

同时,迷信的日本鬼子认为这样做能够压制中国国运,令战争进展更加顺利,而八纮一宇塔正是在这种迷信思想下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尽管日军在前线攻城拔寨,但随着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接连开展,日军的进攻已经出现乏力迹象。

过长的战线,兵员物资的匮乏令日军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甚至连日本陆军高层都不得不承认,以战争方式吞并中国已成妄想。

可一旦进攻受阻,之前被胜利喜悦冲昏头脑的日本社会则会逐渐冷静下来,思考战争的利弊,甚至逐渐衍生出反战群体,这是军国主义分子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为了提振士气,宣扬前线战果,日本政府以纪念神武天皇诞生2600年为由,决定在日本宫崎县建造“八纮一宇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将塔建造在宫崎县,是因为当时的宫崎县知事相川胜六提出,宫崎县是神武天皇东征建立日本国的起点,是日本文化发源地,而神武天皇的建国思想,也应该从宫崎县出发,扩展至东亚乃至世界。

相川胜六这番话不仅说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心坎上,还直接将宫崎县抬高到日本对外侵略大本营的地位,于是日本政府大手一挥,决定在宫崎县筑塔。

修建八纮一宇塔时,塔身采用的是宫崎县本地石料,而塔的中心则是日军从其他国家掠夺而来的特殊石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陆军大臣的板垣征四郎对此事尤为上心,下令前线各个师团收集占领区的地标石料运回国内。

这些石料大多本身就雕有花纹,被日军侵占后还特地刻上来源地,比如“南京中山陵”、“万里长城多田部队”、“上海市政厅”、“南京明故宫”等等,有的还直接刻上掠夺者姓名,侵略者的丑陋嘴脸令人作呕。

据统计,修建八纮一宇塔共使用了1789块石料,其中外国石料有372块,来自中国的石料足足有238块,每一块石料背后都承载着一段血淋淋的侵略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的正面刻有“八纮一宇”四个大字,背面则镶嵌《大日本国势记》碑文,将日本对外侵略战争描述为“圣战”,恬不知耻地宣扬“世界是天皇统治的一个国家”。

欲要令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1940年,八纮一宇塔正式落成,这座侵略之塔并没有为日军带来好运,仅仅过了五年,日本军国主义便迎来了灭顶之灾。

太阳底下的真相

1945年日本战败后,美军强势进驻日本,对军国主义分子展开大清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为彻底抹除日本对美国的威胁,麦克阿瑟亲自主持日本民主化改造,其中关键一环则是颁布《神道指令》,要求封杀一切能让人联想起国家神道和军国主义的事物。

为了避免遭到清算,宫崎县政府连夜将八纮一宇塔上雕刻的“八纮一宇”削去,并拆除了侍立一旁的战争神像。

1957年,县政府又偷偷将八纮一宇塔周围命名为和平公园,将八纮一宇塔更名为和平之塔,试图彻底抹去那段肮脏的历史。

但日本军国主义从来没有消失,只不过换了身衣服默默蛰伏,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尽管这些狂热分子不再如以往那般明目张胆地鼓吹战争,但在一些难以察觉的角落,他们正试图篡改历史,为侵略战争洗地。

1962年10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便开始号召恢复八纮一宇塔原本面目,重新刻上“八纮一宇”以及树立战争神像,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提议居然真的在1965年得到批准。

紧接着,两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还将八纮一宇塔设立为火炬传递点,将象征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与八纮一宇混为一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1年,时任宫崎县知事的黑木博还在公园的碑文中写道,建造八纮一宇塔所用的石料是由友好国家赠送的,绝口不提侵略历史,实在是脸都不要了。

短短不到三十年,当初用来宣扬战争的八纮一宇塔就被包装为象征和平之塔,完全无视了日本侵略罪行,真实的历史被掩埋在滚滚黄沙之下。

历史不会远去,真相亦不会磨灭,公道自在人心。

故事回到开头,尽管日本政府处心积虑洗白八纮一宇塔的黑历史,但仍有仗义执言之人努力恢复那段罪恶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宫崎县民间反战团体通过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揭露了八纮一宇塔的真面目,狠狠地打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一记响亮的耳光。

同时,该团体也与我国保持密切联系,曾于2009年12月中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专题展览,展示关于八纮一宇塔的珍贵资料。

至此,八纮一宇塔的最后一抹遮羞布被彻底撕下,那段丑陋的历史重现于朗朗青天下,供人批判。

我们研究、了解日本侵华历史,并非为了清算旧账,而是为了避免历史遭到篡改和扭曲,让沉痛的过去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