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静
前些天,我国多地经历雨雪冰冻天气。恰逢春运返乡、出行高峰,部分市民在返乡或旅行途中,手上、耳朵上出现了一些冻疮。冻疮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科学防治冻疮?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苏州市皮肤科医生,听听医生怎么说。
女子遇大雪封路手指现冻疮
张女士是安徽怀远人,上周末,她买了到安徽的返乡票,准备回家过年。谁知道,刚出蚌埠火车站,只见大雪纷飞,由于积雪太厚,该市公交车、大巴车都停运了,张女士担心路面湿滑不安全,一时也不敢自己打车返回老家怀远县,于是便坐在火车站附近的小饭店内等待,几个小时后,她最终决定先入住附近的酒店。第二天一早起来,她发现自己的手上出现了几处紫红色的斑块,手指也肿了起来。“我每年冬天手上、耳朵上都会起冻疮,本以为今年冬天保暖措施做得好,不会再有了,没想到过年回一趟家,还是没逃过。”张女士说。
“一到冬季,门诊就会陆续接诊一些冻疮患者。”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冯明智介绍,冻疮易发于冬季、早春季节,是由寒冷低温引起的末梢部位局限性、瘀血性、炎症性皮肤损害,多见于儿童、青年女性、户外工作者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好发部位集中在手指、脚趾、手背、耳郭等处。这是由于人体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皮肤血管会痉挛收缩,久而久之,血管麻痹扩张便会引起静脉淤血,造成周围血液循环不良,从而诱发冻疮。而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等因素,均可加重冻疮。
门诊上对于冻疮的治疗,一般坚持消炎、消肿、促进血液循环的原则,以外用药物为主。对于没有破溃的冻疮,可以涂抹维生素E软膏和冻疮软膏,而对于出现破溃的冻疮,可以使用抗生素软膏来治疗,如果出现瘙痒难耐症状的,还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
防寒、防湿、运动很重要
近期我国多地迎来雨雪降温天气,那么,出行遇寒潮,市民该如何预防冻疮呢?冯明智介绍,市民这两天在外出时,首先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穿戴好御寒衣帽、手套、耳套,尤其是老人、女性、小孩以及糖尿病患者等末梢神经反应下降人群,更应根据出行地天气,及时增减衣物。其次,市民也要注意鞋袜、手套的大小、松紧要合适,不要过紧过小,同时要注意保持衣服、鞋袜干燥,一旦受潮要及时更换,保持皮肤干燥;再次,市民要坚持锻炼,坐久了、站久了要适当活动,避免肢体长期静止不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此外,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加强营养,多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
一旦出现冻疮,该如何科学护理?冯明智表示,冻疮部位可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市民应避免用力搔抓,否则会加剧局部炎症和损伤,增加感染风险;可以将冻伤部位放在不超过37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帮助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并减轻冻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用温度过高的水浸泡冻疮部位,以免增加皮肤烫伤和破损的风险;如果出现皮肤干燥和脱屑,可以使用保湿霜或润肤乳,减少皮肤干燥和瘙痒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