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年了,虽然桂平的街上一度也人潮涌动,车水马龙,各种过年的买卖也很兴盛的,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过年氛围,只是年味没有以前那样的浓厚,但总觉得少一点什么。

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仍然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一些独特的春节传统和习俗,展示着桂平的民间民俗文化。

如社公文化。

每当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到了除夕日,桂平的乡间小路上就会出现一派热闹的景象。家家户户的人们都挑着箩筐,提着竹篮,装着各种供品和香烛纸钱,携家带口的,纷纷前往各自所属的社公地进行祭祀活动。人们虔诚地祭拜社公,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家道昌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公,是民间信仰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土地爷也算是人间供奉的最小的神,他也是仙界工作在最基层的神。在人间每一个区域的土地上,都有一位土地,他负责管理着这区域土地上人间的一切事务。

在桂平老城区民居集中的地方,还有乡村地头上,一般都会有那么一处社公地,人们对社公的崇拜十分虔诚,认为社公能保佑村庄的安宁和家人的健康。

以前听老人说桂平老城有七十二处社公地,还有过什么故事之类,这些都是道听途说,不是很具体,也就没法多聊了,如今时代的变迁,走遍桂平老城区,社公还有,但没那么多。

逢年过节,遇初一十五,婚嫁出生等喜事,一般都是社公地最为热闹的时候,特别是到了除夕日,各家各户好像都有所准备一样的,挑箩提筐的轮流排队的往社公地进行祭祀,以表达对社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在桂平的社公文化中,有一个特别的现象:社公地并不固定。每个村庄、每个小区都有自己所属的社公地,这些社公地可能是在一座山里、小溪边、甚至一块石头,但往往会伴生着一棵大树。

这些地方被当地人视为社公的居所,具有神圣的地位,往往是一个区域里的很重要的地方在民间还有筹资金隆重维修社公地的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桂平的社公文化是当地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祭祀社公和拜山等仪式,人们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丰收幸福。

这种祭祀社公的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凝聚人心、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焚香燃烛,大摆宴桌之类,不能看作是封建陋习,这实际上是人们自我心灵的一种精神寄托,也算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文化现在还有所传承,也是桂平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