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观看有关犹太人在二战时候遭到迫害屠杀的影视作品的时候,观感都是不一样的,起初对于犹太人,跟大部分观众一样都有着同情的心态在里面,然而渐渐的这种同情就变成了厌倦,渐渐的这种厌倦就变成了厌恶。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过程,原因在于犹太人对于二战时期的大屠杀的垄断让人不齿。提到二战时候的屠杀,除了奥斯维辛之外,人们似乎忘记了南京大屠杀,忘记了死去的共产主义战士,红军俘虏等等,然而关于二战的电影远远不断的上映,但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其他人,似乎并没有太多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流浪的尤莱克》依旧是这样一个主题,依旧是这样一个框架,主角尤莱克是一个在1942年从集中营逃脱的孩子,他一路千辛万苦胆颤心惊的活着,他所遇到的很多人都伸出了援手来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Jishishi 他遭遇到了艰难险阻远远的超出了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承受能力,但他依旧是不忘记自己是一个犹太教徒。他可以忍辱负重,但是却内心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浪的尤莱克》本身的故事并不新鲜,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叙事形式的反纳粹大屠杀影片,本片的亮点在于叙述集中营之后的故事,而并非是将集中营的恐惧赤裸裸的展现在观众们面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叙事的真实性。因为经历过集中营的人很少有活下来的,但是从集中营逃脱的人当中,再去叙述集中营带来的恐惧,似乎更有说服力。本片基本上是这样的逻辑,当然,这样的逻辑是具有说服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影片没有什么太多的讨论的地方,甚至于即使给这个名叫尤莱克的孩子开了主角皇冠之后依旧是乏善可陈的。我们并非是对于犹太人所遭受的苦难没有心怀悲悯,而是对于犹太人从二战结束到现在的所作所为与他遭受的苦难做一个对比之后,有了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一心向善,我们心怀感恩,源于我们曾经遭受过苦难。这样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这也是人类生活中共通的点,正因为我们遭受过妻离子散,遭受过痛失家园等等状况,因此,我们对于这种情感尤为感触颇深,讲道理,如果犹太人真的秉持了这种情感来对待自己战后余生的生活的话,那么当今的犹太人的种种暴行实际上是对于自己的亵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太人遭受了纳粹大屠杀,犹太人垄断了二战大屠杀的话语权,然而犹太人在二战后却强行占据了一片土地为自己的地盘,而且对于这片土地的提供国巴勒斯坦进行了长年累月的不断地屠戮迫害,这种行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想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犹太人遭受了大屠杀,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犹太人从电影中走出来之后,就能心安理得的霸占别人的国土,然后不断的压缩驱逐别国的国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至今没有一个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观看二战有关屠杀的电影的时候,片中的犹太人形象是弱小的,可怜的,无助的,然而二战中对于犹太人挥起屠刀的并不是巴勒斯坦人,而是纳粹德国。在二战当中,犹太人是弱者,是被施暴者,是被屠杀者,然而现实生活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对比一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在二战结束后到现在的国土面积的变化,就很清楚明白的知道,犹太人到底做了什么。1947年建国的以色列在英美所支持的犹太复国主义的鼓动下,强行在巴勒斯坦划归了一片国土当作以犹太人的家园,这是一种暴行,也是一种抢劫。然而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也不至于让人对于犹太人产生一种厌恶。从1947年到现在,原来的巴勒斯坦国土面积不断地萎缩,一直到今天占据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而原本只有一片国土的以色列却在不断的扩张,一直到今天的占据了巴勒斯坦百分之九十的国土,这是一种什么样得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中的犹太人并不是温顺的绵羊,并不是受迫害者,并不是历史的附庸,相反,现实当中的犹太人扮演了曾经在电影中迫害自己的形象。巴以冲突这么多年,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在不断的扩张,而犹太人依旧是在不断的强调自己被迫害者的身份,这在现实中是非常讽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原本遭受到迫害的民族重新崛起的时候,除了避免本身被继续迫害之外,应有的同情心,同理性在犹太人身上很稀缺。这并不符合一个正常的人类该有的通性。因此这个时候,犹太人依旧是不断地强调自己曾经的苦难的时候,就难免让人无法同情了。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同理心,失去了体恤别人的能力,变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那么这个人必定是扭曲的。因为挨过打,才去打别人?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的逻辑,然而这么多年了,犹太人似乎并不愿意懂,这就让爱好和平的人很伤心。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