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不少习俗,都源自上古时代民间祈岁和祭祖的仪式。人们在岁首举行仪式,祈求新的一天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后来才慢慢演化成如今的“春节”。

大年初一是新春的头一天,记得“

饮2酒,食2宝、忌3事”

龙年事事都顺利,分别指啥事?

1·新年饮2酒

一是屠苏洒:

古代人们每年的大年初一,都会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据说屠苏酒是名医华佗所创,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以及花椒、乌头等中草药,入酒浸制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唐代,名医孙思邈发现并推广此方。每年的腊月,他都会事先配好中药送给乡亲们,告诉他们以酒浸泡,称此酒不但可驱疫更可增寿。

饮屠苏酒时,要家中年纪最小的人先喝,长辈们在后。古籍中称“

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是说年轻人又长大一岁应该庆贺,老人却更老了,无需庆贺。诗人苏辙有诗曰“

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

按古籍中的记载,初一饮屠苏酒效果很是神奇:

一人饮之,一家无疾;一家饮之,一里无病

,不过要注意

“先少后长,东向进饮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椒柏酒:

椒就是花椒,在古代,花椒被称为“玉衡星”之精,服之使人轻人耐老;柏是柏树叶,也被人认为是可免百病的“仙药”。

以椒、柏二物浸酒,不但可去病长寿,更能辟恶驱邪。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

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

”的记载,称可厌伏邪气、制百恶等。

饮椒柏酒的方法和屠苏酒基本一样,都是“

进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

”。

2·新年食2宝

一是五辛盘:

五辛盘也称“馈春盘”,主要由几种“辛”味菜为主,因为辛和“新”谐音,寓意新年伊始,迎春纳福、万象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草纲目》中称:

五辛菜,乃元旦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人们认为,正月初一食五辛盘可活动五脏,“通五藏”,不但有祛邪除病之用,还有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顺利之意。

二是年糕:

过年食年糕,取“年年高”“步步高升”的意思。民间年节期间食年糕的历史相当悠久,汉代时已有“稻饼”“糍”等名称,南北朝的《齐民要术》中已经有了制作年糕的方法。

明清时代,这种习俗依然相当流行,比如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

正月春节,吃枣糕,曰年年糕”

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的年糕有黄色、白色,形状、花样很多,有二尺见方的“方头糕”,也有像元宝的“糕元宝”、还有细长的“条头糕”以及“条半糕”等,民间也有“

初一咬口糕,新年步步高

”的说法。

3·新年禁忌

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讨个好彩头,人们还会做很多“吉利事”,比如“贴画鸡”“过火群”“祝富贵”,以及“取杨柳”“照桑果”等等,无不是希望新的一年如意吉祥、健康平安。

因此,大年初一必定也有不少忌讳,包括不能“脏口”,不能“争执”,不能离家远游等,还有两件事,也是从古至今都不可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忌针钱:

宋代的《岁时杂记》一书中,就有:

元日皆忌针线之工,谚云“懒妇思正月,馋妇思寒食”。

的记载。

人们认为大年初一如果动针线,新的一年就容易引发口舌之争;针为针锋相对之意;线又总纠缠在一起,寓意会与人有牵扯不清之事。不过也有人认为,古代女士终年忙碌,此说法不过是想让她们有一日休息而已。

二是忌扫地:

古代人把正月初一作“扫把星”生辰,扫把星也是“穷神”,相传就是姜子牙背信弃义的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大年初一扫地,就容易把“穷神”唤进家里来,这位穷神一来就很难赶走,会躲在角落消耗家人的财运和福气。如果非扫不可,也只能从外往里扫,以免把福气扫出,引穷神进来。

#过年#

#大年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