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同治十二年(1873年),余杭地区发生了一起“谋杀亲夫案”

主审官员认定是死者的妻子葛毕氏和杨乃武通奸,合谋害死了丈夫,判了两人死刑。

案件上报到浙江巡抚杨昌浚那里,他本该复审此案,却跳过了法定程序,将案情发还给原审官复审。

最终造就了一场冤假错案,两个“犯罪嫌疑人”的命运因此被改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官?昏官?

杨昌浚(濬)生于道光六年(1826年),湖南湘乡人,自幼家境贫寒,经过十数年的寒窗苦读只勉强考中生员。

恰逢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军湖南。

杨昌浚跟随当地湘军镇压太平军,积累了不少功绩,被大将左宗棠赏识,收作幕僚,这才有了一展所长的机会。

咸丰十年,杨昌浚大败太平军于赣东北之枫树岭,事后论功行赏授予了知县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治元年,再立军功,左宗棠亲自提拔杨昌浚为衢州府知府。

还在皇上面前赞许他是“实属尽瘁驰驱,劳绩卓恩”,希望朝廷一定要对他加以重用,以示优异。

几年后,杨昌浚升迁浙江巡抚,成了一方大员。

彼时浙江历经多年战争摧残,百废待兴,杨昌浚上任后确实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好事。

据清史记载,他曾亲自带领百姓开凿运河,兴修水利,种植农桑……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经济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治十年(1871年),英美等外国联军侵入天津、烟台等海口,杨昌浚当即上书朝廷要加固海防,守好国土。

还自请去巡视海口,督办海防事宜,称“外夷虽强,遇百姓齐心,既不敢显于众怒!”

坚决主张和入侵者斗争到底,算是当时朝廷中难得有“气性”的官员。

后世学者在《杨太傅别传》中就毫不吝言的夸赞他“文德武功,炳耀寰宇”

所以无论是从政绩,还是从官声来看,杨昌浚都称得上一句“好官”

直到同治十二年冬,余杭地区死了一个叫葛品连的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乃武和“小白菜”

关于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流传版本众多,很多细节存有或大或小的差异。

大体就是说杨乃武是余杭县人,家中世代养蚕为生,小有资产,所以到了他这一代便转攻仕途。

杨乃武在同治年间中了举人,本该踏足官场,有大好前途;

却因为性格耿直,不满余杭知县刘锡彤贪赃枉法,在县衙墙壁上作了一首讽刺知县的对联,得罪了官府,被知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乃武家中有余房,就租给了一户葛姓人家,男主人葛品连在豆腐店当帮工。

妻子葛毕氏年轻秀丽,平时喜欢穿一身白上衣配绿裤子,显得人越发水灵,因此被乡邻们戏称为“小白菜”

葛家婆母刁钻、丈夫善妒,总担心葛毕氏与人有私情,经常捕风捉影。

而杨乃武年轻力壮住得近,葛家母子们就将他视作“头号奸夫”,时常针对,言语挑衅。

杨乃武不堪其扰,为了避嫌就以涨租为由让他们搬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事情到此,流言就该平息了,偏偏葛品连搬出去后没多久就突发疾病去世了。

葛母这下坐不住了,非说是儿媳葛毕氏谋杀了亲夫,将她告上了官府,知县刘锡彤接到报案就觉得报仇的时机到了。

他假借杨乃武先前和葛毕氏“私通”的风言风语,认定他二人合谋杀害了葛品连,将杨乃武和葛毕氏捉拿入狱。

一番严刑逼供后,两人被强行画了押认了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说法是,杨乃武和知县并无个人恩怨,只是葛母不相信儿子死于疾病,执意状告儿媳小白菜毒害了葛品连。

知县并未查清案件就主观臆测,认定妇人杀夫都是出于奸情,那么奸夫是谁?

知县严刑拷打了小白菜,逼她供出了一个莫须有的同伙奸夫杨乃武……

案情起因说法不一,但最终结果就是知县认定杨乃武和小白菜有罪,分别定了斩首和凌迟之刑。

然后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案子办成了“铁案”,上报给了杭州府定罪,杭州府官员和知县沆瀣一气,自然也认定杨乃武二人有罪。

经过县、府两级审讯,案子最终到了浙江巡抚杨昌浚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昌浚素有官声,但面对这桩“谋杀案”时,竟然只是草草地调查了一番,并未深究就相信了下官们的判定。

他将案件维持原判上报给了刑部,只等刑部做最后审核就将二人按罪处决。

因为案件漏洞百出,上下级的官员们只好“查漏补缺”,联手打造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比如杨乃武和小白菜毒杀了葛品连,那从哪里买的毒药?葛母的供词、卖药人的供词、以及仵作的证词……

官员们为了弥补小漏洞,捅出了更多更大的漏洞,卷进来的官员也越来越多,他们为了证明自己没错,就只能“钉死”杨乃武和小白菜。

幸而杨乃武不甘心就这样被冤死,在狱中写下了辩词,让人带给了姐姐杨氏。

杨氏为证弟弟清白,直接进京告了御状,督察院这才受理了杨乃武的供词,要求杨昌浚重新主审葛品连被杀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玩味的是,杨昌浚并没有认真核查,亲自主审,反而是又一次将案件退还给了杭州府的原审官,结果当然是维持原判。

杨乃武的妻子詹氏和姐姐再次进京申冤,这次惊动了同治皇帝,他亲自下旨让杨昌浚重审,但杨昌浚又将案件交给了自己的下属……

案件屡审屡复,整整拖了三年多,轰动了朝野上下。

就连《申报》都成了第一线热报专线,时刻跟踪案情的发展状态,可以说整个大清朝的百姓们都好奇这桩案件的最终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杨乃武的家人进京之时,这桩案件的真假在民间就有了分说,就是因为官官相护,才导致举证艰难、维权登天。

根据《申报》的记载,除了有百姓为杨、毕二人发声支援,还有十二名浙江户籍的官员联合上书给朝廷,直指案件中的处处疑点和不实之处……

案件已经从最初的“还人清白”,升级为了“打击官场保护伞”

1876年,慈禧太后介入案件,亲审此案,刑部这才敢真的着手展开调查。

他们将葛品连的棺材挖出运回了北京城,打算开棺验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杨乃武回忆,当天验尸现场人山人海,还有法国记者围观报道。

当验尸官员宣布葛品连尸体无毒,死于疾病的时候,全场人员无不为之欢呼。

有法国记者专门跑到杨乃武和小白菜面前,祝贺他们沉冤得雪,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验尸现场照片。

杨乃武和小白菜证明无罪,慈禧严惩了涉案其中的近百号官员。

革职的革职、流放的流放,还有二十名官员被一撸到底,永不许再入官场,也算是有所慰藉了。

可以说,这算是慈禧太后执政生涯中少有的一次“正面形象”,而杨昌浚也因此从“好官”沦为了“昏官”,背上了一道洗不去的骂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奇怪,杨昌浚为官已久,又是一步步从基层打拼上来的,此前也是心怀百姓社稷的“好官”

为什么在葛品连一案上“坏”到底了?他难道不清楚杨乃武二人是被冤枉的吗?

事实上,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审死刑复核”的时候,杨昌浚可能真的不知道案情的真相。

毕竟他相信自己的下属,没有认真核准案情,有渎职之嫌,却不好认定他是否包庇。

但等到杨乃武写下辩状,家人进京喊冤的时候,杨昌浚绝对已经明白事有蹊跷了;

再后来皇帝都下旨强令他重审案件,他就不可能还被“蒙在鼓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昌浚是因军功挤进了官场,代表的是浙江官场中的“湘系军阀”势力。

所以他即使明知案情有冤,还是选择袒护手下官员,甚至还有传言说他为了维持原判曾向刑部尚书行贿……

为官至此,杨昌浚早已经丢失了本心,事后被革职在家,背负了不少骂名。

到了光绪四年(1878年),在左宗棠的请求下,朝廷再次起用杨昌浚主持西征军政事务。

此后他在官场上起起伏伏,被重用过,也被贬斥过,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病逝,结束了他“性和撰,而务为姑息”的一生。

这场冤假错案的源头是知县刘锡彤,但杨昌浚的包庇纵容无疑加重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悲剧程度,改变了他们原本的人生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生凄苦

杨乃武和小白菜虽然被放出狱,平反了罪名,但几年的牢狱之灾也实打实地给他们留下了“重创”

慈禧太后认为杨乃武和小白菜无罪,却“有错”

杨乃武身为男子,不知避嫌,和小白菜“暧昧不清”,毁人名声,是一错;

杨乃武被屈打成招下狱,中间有一次提审的时候,为了引起官员重视翻供称“知县曾调戏过小白菜,他出手相救,两人因此结仇”,实际上并无此事,杨乃武诬告官员,是二错。

所以慈禧下令杖打杨乃武一百下,还革除了他的举人身份,终身不得再入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此一遭,杨乃武心灰意冷,又无法入朝为官了,没了“编制”只好另谋出路。

因为成了“名人”,杨乃武先是在《申报》工作了一段时间,但因为他身上的政治情况“复杂”,没多久还是离职回乡了。

回乡后,杨乃武继承了祖业,继续养蚕为生,生活还算过得去。

后来培育出来了一种新型蚕丝,外加“名人效应”,生意做大做强,成了一方富户。

或许在回望自己过往一生的时候,杨乃武也会有心理落差。

毕竟他本有希望跻身官场,大展宏图,最后却只能当个田舍翁,归隐乡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比起小白菜,杨乃武的下半生已经算得上幸运兼幸福了。

慈禧太后认为她虽然没有真和杨乃武私通,更没有弑夫,但先前和杨乃武的相处中也有“不守妇道”的行为。

因此引得婆母猜忌,怀疑她和“奸夫”合谋毒死了葛品连,导致了后续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所以慈禧下令小白菜杖八十。

慈禧这种判法完全是各打五十大板,十分契合“虽然别人冤枉你,但你自己就没有错吗”的离谱理念。

要知道那个世道,女子生存远比男子不易,名节更是重于一切,同样的事情放在杨乃武和小白菜身上,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乃武没了做官的可能,还能回家养蚕种地,生儿育女,度过相对安逸的后半生。

但小白菜一个坐过牢、背负过“通奸弑夫”罪名的女子,还被慈禧官方认定“有违妇道”,虽无罪释放,却坐实了私德有亏的贞洁罪名。

婆家和娘家都没有她的容身之地,也没办法再改嫁,无论去哪里都被人指指点点,单是流言蜚语都能将她淹死。

走投无路之下,小白菜只能出家做了尼姑,法号“慧定”,常伴青灯古佛,半生清贫凄苦。

1930年的时候在寺庙孤独圆寂,无人牵挂、无人祭奠。

所以这场迟来的公平,对于受害者来说,似乎又没有太多“公平”可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被誉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它奇在哪里?

案件其实并不复杂,只是背后有官场的互保、利益的交换、政治的博弈……

无数双大手的介入让案件变得扑朔迷离,困难重重,这才有了一个“奇”字。

这个事迹被改编成了故事,翻拍成了电影,流传到今天,令人唏嘘,发人深省。

一场祸事将两个人的命运捆绑到了一起,揭露了清朝官僚体系的黑暗,也见证了男女社会阶层的藩篱。

与其一同被拉下的,是一代王朝的没落与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清史稿·杨昌浚传》 清

《杨乃武与小白菜》 上海古籍出版社 方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