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晚别有风味。

语言类节目只有六个,质量依旧堪忧。但歌舞类节目却令人惊艳。

不少人调侃,小时候看春晚,一到相声小品就聚精会神;现在看春晚,最期待歌舞表演,看相声小品只想快进。

一直以来,歌唱节目都是春晚的重头戏,也给我们留下不少回忆。

一年又一年,那些在春晚上成为经典的流行歌曲,缘何一唱封神?

1

1

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晚以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当时在现场设置了4台电话,让观众打电话参与节目点播互动。

这种形式,对观众而言是一次新鲜的体验,对编导而言,则是一场刺激的挑战。毕竟,稍有不慎,可能就会造成演出事故。

始料未及,晚会才刚开始不久,“事故”就出现了。

负责记录点播电话的小女孩,端着满满一盘点播条走到导演黄一鹤面前,一看,都是点播《乡恋》的。

黄一鹤顿时犯难,因为,《乡恋》是禁歌。

▲83年春晚上用于接听观众点播的电话。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3年春晚上用于接听观众点播的电话。图源:网络

1979年12月31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结束后播放了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由李谷一演唱的插曲《乡恋》也随之播出。一个晚上,凭借真挚、凄婉的演唱,这首歌立马红了。

1980年2月,《乡恋》入选北京人民电视台节目《每周一歌》,整整一周,每天两个时段都只播这首歌,边播边教。毫不夸张,当时街上的人排队买东西都在哼这首歌。

然而,《乡恋》的流行很快遭到了攻击。

有人说,大陆有个“李丽君”。

在《乡恋》流行的前几年,中国人听的,还不是这种语调低回、婉转的歌曲,而是激昂、有力的歌曲。随着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港台流行曲随着录音机和录音带进入大陆,中国人才听到了与以往风格极其不同的流行乐,其中,尤以邓丽君演唱的《甜蜜蜜》《何日君再来》为首。

但这一切,很快被一些人指责为“靡靡之音”,原因只是它们多表达情爱,毫无“大气”。演唱者自然也受到了批评。

而用拟人手法表达对家乡感情的《乡恋》,由于歌词和唱法,也“躺枪”了。

▲李谷一演唱《乡恋》。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谷一演唱《乡恋》。图源:网络

黄一鹤面对眼前这一盘满满的点播单,无法定夺,于是,他让小女孩去找不远处的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吴冷西。吴冷西看到后,摇了摇头,小女孩便离开了。谁知,随后一段时间,小女孩端来一盘又一盘点播条,依然都是《乡恋》。

这下,吴冷西终于坐不住了。他到黄一鹤面前来回踱步,心中挣扎。这时,黄一鹤说了句:“电视点播,点了不播,不是欺骗观众吗?”

最后,吴冷西一跺脚:“黄一鹤,播!”

此时,在台上接受点播、连续演唱了好几首歌曲的李谷一还不知道后台发生了什么事。

随着主持人姜昆报出“某某某等几人,他们点播《乡恋》,大家欢迎”,李谷一唱起了《乡恋》。

▲83年春晚,李谷一在观众的点播下演唱《乡恋》。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3年春晚,李谷一在观众的点播下演唱《乡恋》。图源:网络

电视机前的全国观众,终于听到了他们想听的歌曲。

2

2

由于第一届春晚大受欢迎,因此,1984年春晚也在形式上作了延续。

观众依旧拥有点歌的权利。

“下面有很多点播条,点播香港优秀、人气歌手,张明敏先生。”

“张明敏,你跟观众讲几句话吧。”

“我不会讲话,我不如唱首歌给大家听。”

“那我代表观众,点你一首,《我的中国心》!”

随后,一身浅色西装的张明敏,深情地唱起了《我的中国心》。

▲84年春晚,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4年春晚,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图源:网络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这首爱国歌曲,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挑动着世界各地华人的思乡情绪。

《我的中国心》,创作于1982年,源于日本的一次冒犯。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历史教科书,歪曲侵略中国的历史,激起了全中华民族的愤慨。而同年,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展开谈判,香港问题被提上日程,鉴于此,香港永恒唱片公司找到黄霑,邀请他写国语爱国歌曲。

受“教科书事件”的刺激,黄霑写下了《我的中国心》,由王福龄谱曲,张明敏演唱。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图源:网络

1983年,春晚导演组筹备84年春晚时,就希望能做一些创新,以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引进港台歌曲,希望能找到港台歌星到现场表演。

他们决定到广东摸底。

在深圳的车上,依旧是春晚导演的黄一鹤偶然听到了这首来自香港的国语歌曲:“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如此激昂有力、饱含情感的歌曲,他一下子就被抓住了。经过多番寻找,他终于联系到了张明敏,邀请他参加春晚。

然而,张明敏的北京之行并不顺利,港台歌手是否参加演出,这一决定还没真正拍板。一直到春晚前几天,他才被批准登台。

黄一鹤松了口气。

1984年2月1日晚,张明敏如期上台献唱。

从此,《我的中国心》唱响华夏大地,唱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里。

3

3

1985年,春晚的举办场地从央视演播厅搬到了北京工人体育馆。

这一年,春晚舞台上首次唱响了粤语歌。

《万里长城永不倒》

▲85年春晚,吕念祖演唱《万里长城永不倒》。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5年春晚,吕念祖演唱《万里长城永不倒》。图源:网络

1983年,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引进大陆,率先在广东电视台播放,之后遍及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台。无论在哪播放,《霍元甲》均得到了极高的收视率。

这部讲述晚清爱国武术家霍元甲一生传奇的电视剧,在大陆掀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武侠文化和粤语学习热潮。

热度久久不散。

▲《大侠霍元甲》剧照。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侠霍元甲》剧照。图源:网络

曾看到过网友记这样一件事:1984年,还是小朋友的自己,看完来自香港的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心情很激动,哭着喊着让妈妈打电话去点播《万里长城永不倒》。

当然,因为家里没有电话,最后,这位网友的妈妈并没有打电话点播,而张明敏也并没有唱《万里长城永不倒》。他唱的是《垄上行》《外婆的澎湖湾》和《乡间的小路》。

也许,在84年的除夕夜,带有这个遗憾的观众并不止这位网友。

幸好,次年,这位网友的愿望就实现了。

1985年除夕夜,全国观众在电视机前听到了有“广州刘文正”之称的吕念祖所演唱的《万里长城永不倒》。

同年,全国助学工作中心邀请《霍元甲》导演,身兼歌手、演员多职的徐小明到北京工人体育馆开演唱会。于是,徐小明在北京开了三场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演出。

▲徐小明。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小明。图源:网络

这次演出,《万》的作词人卢国沾也在北上的演出团队当中。他曾在文章中回忆:“这次演出非常成功,至今仍令我兴奋难忘!”

他应该没料想到,中国人对他创作的这首歌曲的喜爱,也同样是至今难忘的。

有人说,它是粤语版的国歌。

4

4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能让人有着无数的上头时刻,可以是深情的,也可以是欢快的。

1987年,在寒冬之夜带给全国观众温暖的,是春晚舞台上第一位华裔歌手、来自台湾的费翔。

当年,身着红色西服,身材高挑、长相帅气的费翔在台上演唱时,不知俘虏了电视机前多少观众的心。

▲费翔演唱《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翔演唱《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图源:网络

在春晚舞台上,演唱前,费翔说:“能在北京过春节,我心里十分高兴,我想与大家分享这激动与快乐。这次回到祖国,我初次见到了我的外婆。”随后,他亲吻了坐在台下的外婆。

▲费翔亲吻外婆。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翔亲吻外婆。图源:网络

他献上了自己在春晚舞台上的第一首歌曲,《故乡的云》。他说,这首歌献给我的外婆,我的母亲,我的故乡。

“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

唱毕,费翔轻轻地抹走了眼角不明显的眼泪。而费翔的外婆,也在用手帕默默擦干双眼。

紧接着,费翔又说:“我还有一位百岁高龄的太姥姥,在山东老家,此时此刻也许正坐在电视机前。我愿为她,为所有的观众再献上一首歌。”

话毕,刚刚还深情款款的费翔顿时载歌载舞,唱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费翔扭动的身姿和欢快的歌声,不但让现场观众,也让电视机前的万千观众激动起来。

来自费翔的这把火,点燃了大家对新一年的期待和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翔。图源:网络

5

5

在进入90年代的前夕,1989年春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

晚会现场,韦唯在茶座席间对着一位啜泣的女孩深情演唱。

▲89年春晚,韦唯演唱《爱的奉献》。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9年春晚,韦唯演唱《爱的奉献》。图源:网络

这位女孩是谁?她是曾经在“棋圣”聂卫平家工作了几年的一位保姆,龚义霞。

1987年,天意弄人,这位没到二十岁的女孩竟患上了脊椎巨骨瘤,身上承受着难以忍受的剧痛。经专家诊治,这种病的治疗费用至少需要2万块钱。在人均月工资只有百来块的年头,这一笔费用对女孩家而言,极其困难。而对已经为她奔走了许多的旧雇主聂家人而言,也很困难。

1988年1月,某报纸编辑部得知此事后,便对龚义霞的困境作了报道。随后,市民纷纷伸出援手,进行捐款。就这样,龚义霞的手术费很快凑齐了。

手术后,龚义霞恢复得很好。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患了这肿瘤的病人,能恢复到直立行走、生活自理的状态,算得上是医学奇迹。

不久,龚义霞便收到了春晚导演组的邀请,前往北京参加89年春晚。

在晚会现场,龚义霞再次见到了自己曾经的雇主和恩人,聂姐姐和聂哥哥。更意外的是,竟然有歌星用一首《爱的奉献》,把她的故事唱响全国。

▲89年春晚,韦唯演唱《爱的奉献》。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9年春晚,韦唯演唱《爱的奉献》。图源:网络

女孩依偎着身旁的人,边听边啜泣。

在这个故事里,有不幸的凡人,更有善良的“超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因为善心,凝结成了一个无形的、坚固的整体,创造出很多奇迹。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真善美,是世间上最打动人的旋律。当时,听了这首歌的人,无不受触动。

后来,中国人每逢困境,都少不了《爱的奉献》。

6

6

当时间走到90年代,飞速发展的一切,让人目不暇接。春晚上的流行歌曲,同样让人目不暇接。

中国乐坛迎来了又一个全新的流行时代。

回溯过去十年,1980年代,是中国大陆唱片业的起步时期。

1979年,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在一年后即生产800万盒带,采录了内地几乎所有知名歌手。从此之后,内地开始大规模生产流行音乐,并仿效香港由唱片公司与歌手签约,打出偶像牌。

这种学习和模仿花费了大概十年,大陆流行乐坛才逐渐走向成熟,包括有原创流行乐的出现,以及大陆最早一批青春偶像的出现:陈琳、毛宁、杨钰莹等人。

▲毛宁与杨钰莹,最早的一批国产“小鲜肉”。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宁与杨钰莹,最早的一批国产“小鲜肉”。图源:网络

93年春晚,毛宁演唱了《涛声依旧》。这首歌,唱出了1990年代初,传统与流行的交融: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93年春晚,毛宁演唱《涛声依旧》。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3年春晚,毛宁演唱《涛声依旧》。图源:网络

创作者陈小奇称:“其实这是反映我们这代人‘边缘人’状态,就是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夹缝中。‘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的歌词就是表达了处于边缘的困惑。”

随后,在1995年春晚,观众们更是迎来了一次原创流行乐的狂欢:众多大陆和港台的流行偶像齐聚一堂。

初代玉女偶像杨钰莹唱《轻轻地告诉你》,将处于爱情中的甜蜜、青涩状态一一道出,多少人醉在了她甜美的歌声里。

▲95年春晚,杨钰莹演唱《轻轻地告诉你》。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5年春晚,杨钰莹演唱《轻轻地告诉你》。图源:网络

身着白衬衫的老狼唱《同桌的你》,填补了90年代大陆校园民谣的空白,倾诉那一代大学生的芳华。

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唱《忘情水》,诠释男性的脆弱情感,引发无数听众的共鸣,继续在大陆刮起香港偶像的旋风。

▲95年春晚,刘德华演唱《忘情水》。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5年春晚,刘德华演唱《忘情水》。图源:网络

3年后,迄今在众多回忆向的影视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春晚节目,横空出世。

那英和王菲在1998年春晚上演唱《相约一九九八》

▲98年春晚,那英和王菲演唱《相约一九九八》。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8年春晚,那英和王菲演唱《相约一九九八》。图源:网络

这次演唱成为春晚历史上无法超越的经典,不是因为歌名与年份恰好相逢,而是因为,歌声里蕴含了改革开放20年后人们对新生活的期盼,以及不久前香港与大陆百年重逢的欣喜。

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

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

心相约心相约

相约一年又一年

无论咫尺天涯

种种美好的画面,展示着人们对温暖、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人们在热爱中,奔向未来。

7

7

踏入千禧年,接上互联网的世界走得更快了。

而21世纪的中国流行乐坛,也正朝着多元化、无章法化发展。流行音乐如万马奔腾,千流竞汇,一大批优秀的华语音乐人接连登场。

人们的审美日益多样化,能够接受各种曲风,也全面迎接日韩、欧美潮流的到来。那个时候,我们用Mp3、Mp4、手机听歌,随手一点,就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

在这种环境下,一位叫周杰伦的年轻人带着他别具一格的作品,多次登上春晚舞台,掀起了属于他的潮流。

▲04年春晚,周杰伦演唱《龙拳》。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年春晚,周杰伦演唱《龙拳》。图源:网络

有04年的《龙拳》,08年的《青花瓷》,09年的《本草纲目》,11年的《兰亭序》,以及18年的《告白气球》

这些登上春晚舞台的作品,充满着21世纪式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杰伦和宋祖英合作演唱《本草纲目+辣妹子》。图源:网络

当然,在周杰伦以外,千禧年后的春晚舞台上,还有很多风格的优秀流行乐曲成为经典。

2006年,一个蒙古家庭演唱的《吉祥三宝》,歌词有趣,旋律轻快,让人耳目一新。很长一段时间,都能在电视广告里听到这首歌的改编版本。

▲06年春晚《吉祥三宝》。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年春晚《吉祥三宝》。图源:网络

而王菲再登春晚舞台唱的《传奇》《因为爱情》,李健、孙俪唱的《风吹麦浪》,都成为了他们那一年春晚讨论度最高的流行乐作品。

然而,数着数着,最近几年,能数出来的经典作品,越来越少了。印象中,上一次全民投入热议、备受好评的歌曲,似乎是10年前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那一年,随着王铮亮歌声一边在大屏幕播出的亲子时光照片,至今仍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孩子渐渐长大,父亲渐渐变老。

▲14年春晚,王铮亮演唱《时间都去哪儿了》。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年春晚,王铮亮演唱《时间都去哪儿了》。图源:网络

台下的观众真切地落泪,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在互联网上表达了他们的泪光闪闪。

“为什么大家会这么关注这些照片?我想,每个人看了这些照片都会想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呀?”主持人张国立说。

这样真情实感的体验,竟然是在10年前了。

最近几年,谈到春晚里的歌唱节目,脑海里浮现的多数是由若干位明星组合演唱的各种“主题”歌曲。

这些歌听起来、看起来都很热闹,但是,却总感觉少了些东西。

一些观众想要的真实感。

尽管也有些歌还不错,但仅仅是还不错,远远达不到让人心旷神怡,或是情感迸发的地步。

观众需要听到的是自己的心声。

期待以后。

参考资料:

李杨:《〈乡恋〉解禁记》,《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13期

《声动中国》编写组:《声动中国:七十年歌声里的中国故事》,山东画报出版社,2019年

卢国沾:《歌词的背后》,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

央视:《见证者说·张明敏》,访谈节目,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