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发生在夷陵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马忠、糜芳和傅士仁。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忠引傅士仁、糜芳于江渚屯扎。当夜三更,军士皆哭声不止……(麋芳)遂与傅士仁商议曰:“军心变动,我二人性命难保。今蜀主所恨者马忠耳;何不杀了他,将首级去献蜀主,告称:我等不得已而降吴,今知御驾前来,特地诣营请罪。”仁曰:“不可。去必有祸。”芳曰:“蜀主宽仁厚德:目今阿斗太子是我外甥,彼但念我国戚之情,必不肯加害。”二人计较已定,先备了马。三更时分,入帐刺杀马忠,将首级割了,二人带数十骑,径投猇亭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日,到御营中来见先主,献上马忠首级,哭告于前曰:“臣等实无反心;被吕蒙诡计,称言关公已亡,赚开城门,臣等不得已而降。今闻圣驾前来,特杀此贼。以雪陛下之恨。伏乞陛下恕臣等之罪。”先主大怒曰:“朕自离成都许多时,你两个如何不来请罪?今日势危,故来巧言,欲全性命!朕若饶你,至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关公乎!”言讫,令关兴在御营中,设关公灵位。先主亲捧马忠首级,诣前祭祀。又令关兴将糜芳、傅士仁剥去衣服,跪于灵前,亲自用刀剐之,以祭关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东吴将士士气低落,有人甚至提出杀掉麋芳和傅士仁向刘备投降。麋芳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连忙与傅士仁商议。最终,两人杀死马忠并前往刘备军中投降。原本麋芳、傅士仁以为刘备会因此绕过自己的性命,谁知刘备对于二人当年投降东吴导致关羽被杀之事耿耿于怀,下令将麋芳和傅士仁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刘备口中的“九泉之下”, 意为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魏书·阳平王传》中的“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泉之下,实深重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说中提到的麋芳和傅士仁杀死马忠投降刘备即被刘备所杀的情节,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故事。按照《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无论是马忠、麋芳还是傅士仁都并未在夷陵之战中被杀。《三国志·吴主传》载:“六月,权令将军贺齐督麋芳、刘邵等袭蕲春,邵等生虏宗。”这场战斗发生在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也就是夷陵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由此可见麋芳在夷陵之战期间既没有投降蜀汉,更没有因此而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小说中提到的麋芳背叛关羽投降东吴的确是历史的真实。《三国志·关羽传》载:“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在《三国志·杨戏传》中,也有“(麋芳)与羽有隙,叛迎孙权”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麋芳这位叛将,其身份非常特殊。他不仅是刘备集团的元老,还是刘备的大舅子。早在刘备担任徐州牧期间,麋芳便与哥哥麋竺一起投靠了刘备,从此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从他当时担任的南郡太守一职来看,他显然也是刘备集团的一位重要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麋芳为何会在关羽远征樊城、荆州守备空虚的情况下背叛刘备投降东吴呢?上面引用的《三国志·关羽传》中的记载表明,关羽原本就看不起麋芳,又因军粮和物资供应责备麋芳,甚至放出战斗结束后将处理麋芳之语,令麋芳非常恐惧,担心日后会被关羽借机除掉。吕蒙正是发现了关羽与麋芳之间的巨大矛盾,因此才对麋芳进行利诱,麋芳这才投降了东吴。说到底,荆州之失与关羽被杀,都是同僚关系不睦所致。像麋芳这样的元老都会背叛,可见关羽处理同僚关系的能力是多么的不堪了。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