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孩子把学琴坚持下去?是天赋,是兴趣还是习惯?

首先要否定的就是“天赋”。

无论处于什么境地的人,用“天赋”这个词来评价从来就没有好处。首先,“你真有天赋”的潜台词是,你的本事是老天赋予的嘛,实际上是对一切后天努力的否定。就像是富二代再有钱,我们也会在他的背后指指点点,都靠他爹的嘛,没什么了不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对于那些学琴时间不长,却进步很快的学生来说,“天赋”不仅是否定了他们之前的努力,还有可能为他之后的偷懒找到借口:因为反正我有天赋,不用好好练也能弹好的伤仲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大了以后“泯然众人矣”……还是没有能够走到终点。

如果评价学琴没那么顺利的学生为“没天赋”呢?那更坏事。不仅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更是为他们之后偷懒找到借口:反正没天赋,不是这块料,练了也是白练。

那么兴趣呢?

每次有家长对我说“这孩子先学一段时间钢琴试试看,看有没有兴趣,有兴趣的话再让他继续学”。这又是把“兴趣”作为一个天生的属性来看待了,钢琴课的目的就变成了检测这条属性的强弱。因此,我心里忧的是,又是一个糊涂蛋家长。

而谈到学习,多数孩子不会有兴趣,如果学习上遇到点困难那就更没什么兴趣可言,只有苦不堪言。我当年背乘法口诀表都掉过好几次眼泪,最后背下来了却一辈子受用。无数次克服困难的经历,培养出了我对于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的兴趣。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或者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真正的兴趣。

但教育也无法将兴趣推向普遍,兴趣的产生与固定还是需要一样貌似很虚的东西。环境的影响,高人的指点,不懈的努力……还有一点请记住,你付出的越多,感情就越深。

并不是有了兴趣才会付出,而是付出了才会有兴趣,有感情。人生不是炒股票,你选一支绩优股然后投资?想得美,哪由得你选,你惟一能做的只有付出,并且无论成功与否都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