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艮岳轩,从小爱收藏。

昨日,癸卯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艮岳轩听闻夫人一大早沐浴更衣洗漱,穿着颇为庄重素雅,一问之下原来是要随几位领导赴延安祭拜黄帝陵,深为感慨。

黄帝陵俯视

身为炎黄子孙,艮岳轩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对这座“华夏第一陵”有着无与伦比的崇敬和景仰之情。毕竟,这里曾留下无数历代帝王的脚步和苞茅缩酒之礼。

夫人所摄轩辕庙

而在1983年的清明节,当天邮电部为了提升中华民族“振兴中华”的信心,专门发行了一套T84黄帝陵特种邮票,这套邮票虽然只有三枚,但每一枚都是5000年历史的缩影。

本期艮岳轩就带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套T84黄帝陵邮票及其背后的轩辕文化。

各位看官,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右上角“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T84黄帝陵发行

1983年4月5日,时值传统的清明节当天,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激励人们振兴中华的信心,发行了一套T84《黄帝陵》特种邮票。

该邮票全套3枚,分别描绘了黄帝陵外景、黄帝庙中的人文初祖殿、相传黄帝亲手种植的轩辕柏。

分别逐一介绍一下这三枚邮票。

  • T84《黄帝陵》(3-1)

设计者在白色的底村上,将竖有“黄帝陵”石碑的墓前碑亭置于画面中心,四周环以苍劲高拔的古柏,充分发挥钢笔淡彩技法的表现力,既描绘出了黄帝陵素雅幽美的景色,又创造出了一种神圣庄严的气氛。

  • T84《人文初祖殿》(3-2)

画面中,人文初祖殿雄伟豁畅,古柏荫深,创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画面右上角绘有飘动的白云和展翅高飞的鸟群,既使画面产生了动感,富有生气,又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引人浮想联翩。

  • T84《轩辕柏》(3-3)

画面中,这棵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古柏,雄踞画面中心,高大,挺拔,苍劲;画面左下角和右上角点缀了展翅飞翔的鸟群,既烘托了轩辕柏的粗壮气魄,又创造出了深远意境,激发人们的历史沉思。

钢笔淡彩艺术手法

该套T84黄帝陵邮票,图案采用钢笔淡彩技法,用钢笔线条对景物进行速写性质的描绘,以水彩色渲染意境、气氛、画面清新,醒目,创造出了一种潇洒流畅的艺术效果。

单色雕刻与多色影写版套印的技术,使画面构成凹凸,立体感强,富于表现力。

用色绚丽争议

从上面艮岳轩对这套T84黄帝陵邮票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分析和正面肯定,但这套T84《黄帝陵》邮票发行后存在一些争议。

因为有人认为,黄帝陵属于三皇五帝中“五帝之首”,中华人文始祖,颜色宜素雅、清新,不应该把各种鲜艳的色块搜罗到画面中来,这样不仅损害了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削弱了它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也显得对于这位华夏始祖的不尊重。

三月三,生轩辕;黄帝崩,葬桥陵

黄帝陵,是华夏人文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人们常常听到的“炎黄子孙”说法中的“黄”,指的就是黄帝;“炎”,指的是炎帝。俩人是亲兄弟,同为上古时期有熊国(今河南新郑)国君少典之子。

黄帝生于农历三月三日,所以至今有民谣

曰: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这里的“轩辕”指的就是黄帝,“轩辕”是他的名(下文会专门介绍),春秋的诗集文献中就提到过,当时的人们每逢农历的三月三日就有登临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祭拜黄帝的习俗,可见黄帝生日在三月三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而黄帝陵,地理位置位于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现黄帝陵乃衣冠冢。太史公司马迁在他的鸿篇巨著《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中对黄帝陵寝位置有明确记载:

黄帝崩,葬桥山。

因此,黄帝陵也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将相、名人、名流祭祀黄帝之所。

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早公祭黄帝活动当始于春秋时期的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对此,《史记·封禅书第六》亦有明确记载:

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

而史上规模最大一次公祭黄帝陵仪式,其实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至此之后,桥山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帝王举行国家大祭之地,至今保存着诸多珍贵的汉代文物。

陵前的“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黄帝手植柏

1961年3月,国务院将黄帝陵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编号“M1”,属于中国所有陵寝的“天字一号”。

黄帝陵风水轴线

“黄帝陵风水轴线”,从90年代初开始,一直是热门话题。

所谓“黄帝陵风水轴线”,即:桥山主脊至黄帝墓冢,并与印台山山峰之间构成一条连线,黄帝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是以此为轴线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这条线上。

黄帝陵全景

这条连线是西北至东南走向。这一点,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一般了解中国历史或者看过《盗墓笔记》等小说的人都知道,历代帝王陵寝基本都是正北正南(坐北朝南)或正西正东(坐西朝东),风水上术语称为“前有照,后有靠”,意思是陵墓前方有水,后面有靠山。

而黄帝陵冢则不然,它是依据中国地理的特征,背向西北,面朝东南,同桥山、子午岭和号称龙脉的昆仑山走向完全吻合,即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黄帝到底叫啥名字?

作为华夏人文始祖,“五帝之首”的黄帝。围绕在他身上的姓、名、号、封号特别多,版本也很多,很多人被搞得云里雾里的,傻傻分不清,那他到底姓什么?我们先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篇》里看看司马迁怎么说?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篇》

黄帝父亲乃少典,母亲附宝,本姓公孙(复姓),后因为长期居于姬水,又改姬姓。又因居于轩辕之丘,故又名“轩辕”。由于其父少典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亦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归藏氏”。

所谓“世历三世,人经三古”,自上古时起,中国古人特别崇尚阴阳五行,史学界、考古届也一直有“五德终始”论。因史载黄帝有土德之瑞,即五行属土,土的五行色又属黄色,故号“黄帝”。

黄帝手植松柏

黄帝手植柏,位于黄陵县轩辕庙院内,高20余米,胸围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也像个华盖。

相传黄帝手植柏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当地有民谚:七搂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谓七人合抱犹不围。

传说黄帝乘龙升天经桥国上空时,还特地让巨龙停下来,为了再看一眼自己亲手种下的那棵柏树。

这里有个颇为玄幻的现象,比较匪夷所思。

很多人在游览黄帝陵时,经常会发现轩辕庙内的轩辕手植柏树枝形状、枝叶镂空处,会时常呈现出黄帝画像或者头像的神奇景象,与黄帝像对比后发现特别是两者“手”的姿势十分神似,两手分开,左手向上前指,古柏下半部分也好似黄帝宽大的脚掌,稳稳地立在地上。

据传说,当年黄帝乘龙升天时,看到这棵柏树后,不仅不忍离开自己栽种的柏树,也对桥国念念不舍。于是,就利用这棵柏树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让它永远站立在那里,看望着自己的子孙后代,保佑着华夏儿女繁衍生息。这株5000岁的黄帝手植柏,昭示着生生不息的华夏血脉。

毛主席手书《祭黄帝陵》——共产党人的抗日“出师表”

1937年4月5日,在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之际,为进一步营造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社会舆论,国共两党分别派代表在延安黄帝陵举行公祭黄帝陵仪式。这是国共两党首次在同时、同地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

中共公祭代表是林祖涵(林伯渠),国民党公祭代表是张继。两党公祭代表在公祭仪式上,分别宣读两党各自撰写的《祭黄帝陵文》,我党的《祭黄帝陵文》系毛主席亲自拟稿、亲笔手书撰写。

1937年国共两党合祭黄帝陵现场合影

共同公祭黄帝陵4个多月后的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来的“八路军”由来)。改编当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人一行前往黄陵县再次拜谒黄帝陵时,看到毛主席亲笔手书的《祭黄帝陵文》原稿还原封不动地陈列在黄帝陵所在的轩辕庙内供案上。任弼时认真品味领会祭文的深刻思想后指出:“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奔赴前线誓死抗日的《出师表》。"

如今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已刻写成碑文,耸立在黄帝陵所在的轩辕庙内西侧。

毛主席手书《祭黄帝陵文》碑文

毛主席1937年3月写的这篇韵文体的祭文,以祭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轩辕黄帝。并以此明志:誓死保卫祖国江山,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直到“还我河山,卫我国权”,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黄帝陵碑文题词

这座被称为“华夏第一陵”的黄帝陵,历代有很多书法家在这里题字,除了感受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这种气息之外,我们还能够看到不少精彩的题字作品。这些题字作品各有千秋,无不彰显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郭沫若、孙中山、蒋中正题字最为显眼,也非常独到。

黄帝陵的碑文题字

  • 郭沫若题字——黄帝陵

郭沫若所题“黄帝陵”三个字,最有姿态之特点,尤其是“帝”字,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看法,从这个字的结构上看,有“江山美人”的独妙之处,也让人有无限遐想,而这三个字,十分经典。

建国初郭沫若题字——黄帝陵

  • 孙中山题字——黄帝陵

而孙中山先生所题写的内容,无论是从字体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感觉上更高一筹,内容是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从中就可以感受到一种独到的魅力,而在书写上,也是非常有高度的,有着碑帖结合的迹象,并且还流露出明显的时代特点,透着金石之气,可见,这绝对是一种大境界,端庄大气。

孙中山题字

  • 蒋中正题字——黄帝陵

蒋介石所题写的“黄帝陵”特点也是十分突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棱角分明,将方笔发挥到了极致,线条上也十分有俊朗,粗细对比十分强烈,深得欧楷之精髓,显得非常有气势。

1942年蒋介石题字——黄帝陵

人文始祖,福泽子孙

全球华人自称乃“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受到人们的尊敬。

艮岳轩认为,正是由于先有了这套T84《黄帝陵》邮票的发行,才有了以后1998-23《炎帝陵》邮票及小全张的问世,两套邮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以组成“炎黄子孙”专题邮集更佳。

T84黄帝陵

1998-23炎帝陵邮票

1998-23M炎帝陵小全张

尽管这套T84《黄帝陵》邮票经济价值并不高,但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和财富当属无价,故这套《黄帝陵》邮票还是深受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好啦!今天“艮岳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非常感谢您能耐心阅读完此文。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艮岳轩”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及“艮岳轩”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喜欢的朋友们欢迎转发、关注、评论、收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