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漂亮衣服,满是期待地出门,情人节本该充满爱、温柔与浪漫,但却不是每年的2月14日都如此光彩美好。这天的美国,其实曾有大型社会案件发生。

这场案件不仅可能牵涉私仇,也大大动荡了彼时的社会氛围,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卯起劲来想追根究柢,但它最终成为了悬案,留给后世无止境的讨论和揣想──它被称为「情人节大屠杀」。

那年的情人节,发生了什么事?

1929年2月14日,上午10点30分,芝加哥,克拉克北街2122号仓库。一辆黑色凯迪拉克倏地停在门口,接着共约5个人下车,他们身穿大衣、警察服,拿出汤普森冲锋枪、12号猎枪,命令室内7人全部靠墙站好,一一扫射,最终全数身亡。

被杀害的这7个人,并非一般平民──他们是当时百般猖獗的黑道老大「疯子莫兰」手下,属于北边帮的帮派份子,各自身份为前线执行者、业务经理、前配镜师、清洁工管理者,以及临时汽车维修工。

7人遭扫射在当时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型社会新闻,尤其1929年美国正处于禁酒时期,保守派坚持禁酒的结果,导致许多人私下会透过黑道引渡酒类,这也是帮派猖獗的原因之一。当社会已经起伏不定,又发生屠杀事件,当时的芝加哥可以说是全部乱成一团。

彼时报纸媒体为了争夺更好的销售成绩,不惜一切大肆报导这起案件。那是媒体第一次使用「大屠杀」(massacre)而非「谋杀」(murder)来形容,过往死伤事件都会在脸部打叉的保护手法,也不适用于「情人节大屠杀」中。

报纸上充满血腥而直接的犯罪现场照片,使人民对治安的不信任提升至全新境界,对于黑道暴力带来的一切问题,大家都受够了。

真凶是谁?时至今日已成未解之谜

由于被攻击的对象是帮派份子,在追查「情人节大屠杀」真凶时,自然让人联想到他们的死对头──艾尔卡彭领导的南边帮。

疯子莫兰也曾经公开暗指这一切是艾尔卡彭搞的鬼,因此即便他案发当时在佛罗里达州戴德县法院出庭,拥有不在场证明,舆论对他的谴责仍不断上升,检查官也开始盯紧他

众说纷纭、警察未解的状态持续了4年,直到1935年1月,一位名叫拜伦博尔顿的银行抢劫犯,因为一项无关的指控而被拘留。希望减少监禁时间的他,便告诉联邦调查局,他知道是谁犯了情人节大屠杀,虽然最终他的指控内容并未被采纳,但这段自承吸引了一位名叫弗兰克T法雷尔的男性──自称是卧底的人。

弗兰克T法雷尔在看到拜伦博尔顿陈述后,写信告诉联邦调查局局长,如果检查芝加哥警方日志,会发现一位名叫小威廉达文的40岁前消防员,是芝加哥警官的儿子,在1928 年11 月的一场酒吧斗殴中被枪杀。

「小威廉达文在被杀死之际,曾打电话给表弟怀特说了几个疯子莫兰手下的成员姓名,于是怀特为了替其报仇,才策划这场屠杀。」弗兰克T法雷尔这么说道。

弗兰克T法雷尔的信件,是在众多说法里最能解释当天状况的谜底,包括那些人为何能乔装成警员,以及这起屠杀事件的情感动机。但这封信最终仍未被当局采纳,联邦调查局只回应,「情人节大屠杀」是地方警察的管辖范围。

而被各方盯上的艾尔卡彭,最终被以逃税重罪判了11年有期徒刑,而他始终坚称自己与这起案件无关。当艾尔卡彭被释放后,他的犯罪能力已不如从前辉煌,徒留黯淡的晚年。

关于「情人节大屠杀」的凶手到底是谁,至今仍没有一个正确答案,它像是搅乱彼时社会氛围的一记棒喝,愤怒、整治、教训都乘风而起。真相,也许早已没人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