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

首发腾讯新闻@新乡土

我的家乡位于豫西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小县城,2010年以前依靠丰富的钼矿采掘使得一大批人富裕起来,但是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县域发展的定位发生了改变,从依靠矿产资源到依靠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很多农家乐和家庭宾馆的开发,让一方百姓致富。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

(一)县域发展定位与旅游业的整体布局

家乡刚开始的旅游开发比较简单,交通也不够发达,吸引的主要是周边县市的游客。游客们一般当天来当天就走,消费和人员很难留在当地,形成不了在地化市场的产业链。之后,整个县域对旅游业进行整体布局,突出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旅游景区连片化发展的特色布局。在大景区的周边村镇也打造文化品牌以及特色乡村游,一方面利用大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一方面也缓解大景区的客流压力,使得整个县域的旅游生态产业活起来,既拉动消费增长,又推动农民农村致富。

除了旅游业的整体布局之外,县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每年的八月份,从1号到20号,对全国自驾游车辆免收高速通行费,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在高速路口处还专门设置了游客服务中心,在节假日还会派出志愿者前来提供旅游咨询等志愿活动。在今年的寒假,还推出了66元的奇境栾川八大景区旅游通票活动,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著名景区老君山,每天的游客接待量在200万人次左右,过年前五天,每天上午11点左右,当天的门票就卖完了,预约不到。

在此推动下,很多旅游景区周边都办起来了特色民宿和农家乐。记得小时候,过年或节假日旅游,都是一些很简陋的家庭宾馆,也是一些中年夫妻在经营。但是现在旅游景区周边甚至是景区内有了很高档的民宿和酒店,大部分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经营。还有以前的一些荒地,现在凡是在景区周围的,都盖成了别墅和宾馆。旅游景区周边的村庄,几乎每个村都有几个家庭宾馆和餐馆。道路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以前泥泞的黄土地变成了干净的柏油路。旅游景区周边村里的年轻人变得多了,很多不再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乡创业挣钱。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叫《去有风的地方》,里面的返乡创业青年阿瑶在村里面投资民宿、开扎染坊、开刺绣馆、开马场,搞基础设施建设。他做这些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里面挣钱,让村里的留守老人不在孤独,让那些曾经的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我想他这个初衷与愿景,也是我们当前搞乡村振兴想看到和达到的一个效果。

(二)自媒体推广与县域青年创业

县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自媒体平台的宣传与推广。在自媒体的市场营销与宣传推广中,“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的老君山迅速出圈,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在当前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可做自媒体的时代,旅游宣传与经济开发和自媒体深度嵌合,逐渐形成了一条产业集群链。拿我的家乡来说,旅游强县的发展定位,使得县城对各个旅游景点进行统筹开发,在此过程中借助自媒体的宣传和社交平台的推广,吸引客流量,增加收入。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配套的餐饮、民宿等基础设施建设随之兴起,很多年轻人开始在美团、携程旅行、微信小程序等平台推广自家的店铺,提高曝光率和客流量。线上平台的推广,使得顾客的选择多样化,也可提前通过后台的评价了解旅游地的基本情况,增加客户黏性。对于商户而言,线下宣传推广花费不少,但是辐射面窄,效果与收益甚微。但是网络平台的宣传可以跨地域、跨省市,可以覆盖多种人群,辐射面更广。今年过年回家,打开抖音的同城功能,发现上面入驻的商家和平台增加了一倍多,甚至出现了一个专门的宣传公司,名字叫“啥子传媒”。这家公司招聘了四个专职主播和一些模特,主要负责县城内餐厅、娱乐场所、旅游景点的宣传和推介。

笔者在逛街途中遇到过其中两个主播,曾和他们简单聊了一下。他们两人之所以做这个职业,一方面是为了挣钱,另一方面是离家近可以照顾孩子。其中一个主播讲到,自己之前出去打工能挣点钱,但是挣得不多还受累,疫情以后外面不好出去,挣钱的机会也变少了。自己经常刷抖音,看到很多人直播带货,还给我说了我们县城的几位网红,想和他们一样。认为自己长得不错,又会说,就去公司应聘做主播。要是实在不成,自己婆婆家还有家庭宾馆,旅游旺季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去帮忙。县城目前的这种传媒公司还不多,一共才有两家比较正式的,其余都是小打小闹。通过他们的介绍,认识到了公司的负责人,是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他说自己大学就是学这个的,现在栾川旅游发展的这么好,家里面对返乡青年创业又有政策支持和补贴,自己就像试试。

除了上述几位,县城还有很多创业青年,这些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都很会利用政策和自媒体平台,来提升名气,使得自己的创业成功。比较有名的其中一位宫先生是硕士毕业,自己带着技术回来种葡萄,进行葡萄采摘和葡萄酒的研究。还有一个女士搞草莓种植园,进行生态种植和田园采摘,得到县里融媒体的多次宣传。在问到两位在家乡创业的初衷,共同点都提到觉得家乡现在发展得很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他们自己的事业发展,还认为离家近可以照顾家里面老人。前几年,每到春节期间,都有“逃离北上广”这样的超话和口号提出。今年过年期间,和自己的同龄人以及年纪相仿的弟弟妹妹聊天发现,他们对于自己工作的规划,大部分都愿意留在家里面或者离家比较近的地方。我们曾调侃,大学以前我们想要逃离的地方,谁知道大学毕业后,可能发现自己回不来或者留不下。我一个朋友是教师,通过两次考试,才考点离家开车1小时的附近县区工作。这也映射出当前青年就业观和生活理念的转变,大城市的光鲜与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