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好像没有家了。”北漂回村的李伟说,每次回家都有一种陌生感,就好像不是自己家一样,可大城市的出租屋,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和李伟一样,很多年轻人正在重新寻找家的意义。新黄河记者对李伟的采访,道出了目前一些年轻人面临的困惑,也道出了这些年轻人对家这个概念的理解。

家,原本是最实在、最直观、也最能够表达人的情感的地方,任何一个人,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家都是最强大的支撑。纵然无法帮助其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也会给予其最强有力的鼓励,让其不会失去信心。特别是成功者,更会把家当成是自己成功的摇篮,是最重要的力量。因此,不管他有多少财富,也不管他地位多高,一旦回到家,他就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前面坐着的父母,父母的父母,都是他最值得尊重的人物,他都必须十分谦卑地向他们请安,向他们汇报自己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家的内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家连家、家贴家的格局已经逐步打破,特别是农村人口可以自由地向城市流动以后,家的范畴也越来越大,老家的家是家,城市新建的家也是家,哪个家更重要呢?这对很多人来说,可能爱的天平会逐步向城市的新家倾斜。

这不是什么问题,当建立小家庭之后,很多人的心确实会更多放在小家上,这既符合实际,也符合逻辑。但是,这绝不是老家不是“家”的理由,特别是没有成家的人,怎么也不应当出现老家已经很难呆下去的理由。

对很多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老家的房子都很大,大得有点空荡荡,只要自己愿意,睡哪个房间都会让自己感到十分舒坦。没有想到的是,也就是到大城市打拼了几年,再回家看看,老家的大房子,就感觉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越来越没有家的味道了。不少年轻人,春节回家没两天,就想着回大城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回到大城市,眼前的高楼大厦是不少,高档汽车也是一辆接着一辆,可是,哪个是属于自己的呢?自己不还是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夏天不避暑,冬天难抗寒,根本就找不到家的感觉。

老家的家,感觉越来越淡,城市的家,根本就没家的样子,那么,什么地方才是自己的家呢?眼下,许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正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家在哪里?到什么地方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家。

说实在的,在第一代打工者心里,那个接受了自己第一声啼哭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不管你贫富贵贱,也不管你地位高低,都时刻向往着那个家,而一旦进入到那个家,就能享受到父母的疼爱、家人的关怀。即便生活条件的改善,生娃也不再在家里,而是医院,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也是在医院。但是,留下最多啼哭的,仍然是每个人的家。也只有这个家,才是最疼爱自己的。不是有句话,叫做妈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想到的是,如今的年轻人,会对家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没有认同感。不错,外出打拼,见识广了,结识的人也多了,父母的观念、亲人的思想,可能都跟不上自己的脚步了。特别是父母,对自己的婚姻等催促也比较多,会让一些年轻人有压迫感。即便如此,也不是对家不认同的理由。家哪怕再破再烂,也是把孩子的啼哭当作幸福对待的地方,怎么会因为到城市生活几年,就对家产生离合感呢?

一个人的心可以飞得很远,一个人的身体也可以到处流动,但是,魂一定会在那个存放着自己最多啼哭的地方,会在离父母最近的地方。哪怕父母已经离开自己,魂也会伴随着父母远游。因为,只有在父母的身边,儿女们的魂才会安顿,才会遇到任何困难和矛盾,都能用坚毅的手段克服。

不要用观念的托辞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但凡对家有感情的人,都是不会过年回家几天都呆不住的,不会对家产生陌生感的。家就是家,到什么地方都替代不了,即便有了自己小家,那个留下自己啼哭的地方,仍然是自己的家,是能够让自己安心的家,留下自己灵魂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