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印度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以来,社交媒体上一片叫好之声,又是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又是“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然,这些头衔也不全是虚的,得益于14亿人口带来的巨大体量,印度确实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但隐藏在繁荣背后的诸多问题也不能忽视,比如:一个产粮大国为什么会“重度饥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最新公布的《全球饥饿指数》报告中,印度在125个国家中排名第111位,比之前还下降了几名,被划入“重度饥饿”范畴。

14多亿印度人口中,超过1.9亿属于饥饿人口,在全球营养不良人口中的占比高达25%。也就是说,全世界每4个饿肚子的人里边,就有1个是印度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是全球最大产粮国之一,大米、小麦、甘蔗、牛奶等农产品产量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其中,大米小麦产量都位列世界第二。

同时,印度也是粮食出口大国,早在2018年,印度就超过了泰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2021年,印度大米出口量达到2140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包括小麦和大米在内的印度战略储备粮也不过2100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国家应该优先保障本国民众的粮食安全,然后才将多余的用来出口。印度却恰恰相反,宁愿让本国民众饿肚子也要对外出口粮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